网站首页 > 上海 > 公告简章
2020年上海同济大学人才招聘启事
http://www.chinagwy.org   2020-03-10 09:57:48   来源:同济大学人事处

  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2020年人才招聘启事


  一、学校概况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大学第九,世界第265位。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共有19个学科上榜,其中艺术与设计、建筑与建成环境、土木与结构工程等3个学科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 。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6人。


  学校在事关国际民生的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引领我国大跨度桥梁、新能源汽车、结构抗风抗震、海底观测、空间遥感、干细胞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60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1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43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硕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国际学生3575人。拥有专任教师2803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6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6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在国际ESI学科领域全球排名中,14个学科进入前1%。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等7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海洋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环境与生态、管理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转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等9个学科获得上海市高峰学科支持。


  二、招聘学科


  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类: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心理学


  三、招聘岗位


  同济大学建立了从优秀青年学者到学术带头人再到领军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与激励体系,为各类学科及处于各发展阶段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机会。学校常年招聘各学科优秀人才,并欢迎依托我校申请各类国家级、上海市人才计划。


  申请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等职业操守。同时,各岗位应聘者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一)同济特聘教授


  基本条件:


  1.在教学、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重要代表性成果及显著成效。胜任本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2.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50周岁,哲学社科领域年龄不超过54周岁。取得突出学术贡献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3.聘期内全职在岗工作且与同济大学签订聘用合同;


  4.具体要求请咨询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2.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和一次性补助;


  3.所在学院提供必需的办公和科研用房,并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4.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青年百人计划A岗


  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一般不满40周岁、哲学社科领域一般不满45周岁。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已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或学术成果达到同等水平;


  2.聘期内全职到受聘单位工作。


  支持政策:


  1.聘任为教授;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3.为引进的青百受聘学者提供启动经费和一次性补助;


  4.所在学院提供必需的办公和科研用房,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5.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青年百人计划B岗


  基本条件:


  1.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哲学社科领域一般不超过40周岁。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冲击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的潜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2.聘期内全职到受聘单位工作。


  支持政策:


  1.聘任为特聘研究员;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3.为引进的青百受聘学者提供启动经费和一次性补助;


  4.所在学院提供必需的办公和科研用房,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5.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助理教授


  基本条件:


  1.申请人应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学术能力,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具体要求请联系咨询学校和相关学科。


  支持政策:


  1.纳入学校预聘-长聘教职体系;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五)博士后项目


  基本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达到相关流动站进站考核要求。


  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流动站可增加配套;


  2.博士后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依据博士后获得各类资助计划,学校给予相应配套,薪酬会相应增加。


  四、联系方式


  1.各招聘岗位联系办公室

 

同济特聘教授、青年百人计划A

同济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司老师,黄老师

电话:+86-21-65987069/65983770
邮箱:
rcb@tongji.edu.cn

助理教授

同济大学人事处师资队伍建设中心

联系人:丛老师   霍老师

电话:+86-21-65983515

邮箱:szk@tongji.edu.cn

博士后项目

同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任老师,祁老师

电话:+86-21-65983720

邮箱:tjpd@tongji.edu.cn

青年百人计划B

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

联系人:肖老师

电话:+86-21-65982792

邮箱:gyy@tongji.edu.cn

 

  2.学院联系方式 

 

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莉

+86-21-69584727

jili@tongji.edu.cn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韩晶

+86-21-65981085

jinghan@tongji.edu.cn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陈忠英

王丽

+86-21-69589502

+86-21-69589381

87715@tongji.edu.cn

lwang@tongji.edu.cn

法学院

邹美美

+86-21-65982644

zoumm@tongji.edu.cn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刘怡菲

+86-21-65985598

liuyifei@tongji.edu.cn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陈源珊

+86-21-65982056

cys@tongji.edu.cn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徐逸群

+86-21-65981138

xuyiqun18@tongji.edu.cn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庄璐

+86-21-65982680

sunnyzhuang33@tongji.edu.cn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傅阳

+86-21-65980346

timup@tongji.edu.cn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魏嘉轩

+86-21-69589750

weijiaxuan@tongji.edu.cn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志敏

吕璐璐

+86-21-65982448

caup2448@tongji.edu.cn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黄泽蓉

+86-21-69582549

hzrfc@163.com

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玉莹

张静宇

蔡文婷

+86-21-65983285

xieyuying@tongji.edu.cn

zhangjingyu@tongji.edu.cn

sabrina@tongji.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龙艳秋

+86-21-65983863

tjmyhr@163.com

汽车学院

吴艳

+86-21-69583836

11009@tongji.edu.cn

人文学院

陆大龙

唐民

+86-21-65983187

+86-21-65982968

ludalonglong@163.com

tangm@tongji.edu.cn

软件学院

周微微

+86-21-69583784

zhouweiwei@tongji.edu.cn

设计创意学院

张雪青

+86-21-65986673

tjzxq@tongji.edu.cn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郝萌

+86-21-65981041

haomeng@tongji.edu.cn

数学科学学院

郝朝洋

+86-21-65982341

haochaoyang@tongji.edu.cn

体育教学部

王玥

+86-21-65987022

wylie@tongji.edu.cn

土木工程学院

苏静

+86-21-65982893

sujing@tongji.edu.cn

外国语学院

李芳

+86-21-65981472

tjsfl@tongji.edu.cn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卫昌

+86-21-65981157

lwc@tongji.edu.cn

医学院

鲍迅颖

+86-21-65983607

bxy@tongji.edu.cn

艺术与传媒学院

李向科

+86-21-6958474565988872

lixiangke@tongji.edu.cn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王玉妹

+86-21-65985638

tjguozhenghr@163.com

国际足球学院

傅婧妍

+86-21-55135078

18666573@tongji.edu.cn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黄卫

+86-21-65981492

hw@tongji.edu.cn

中德学院

宗琛

+86-21-65983486

sa_cdhk@tongji.edu.cn

中德工程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张晓楠

+86-21-69584739

zhangxiaonan0126@126.com

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一兰

+86-21-69580145

12171@tongji.edu.cn

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

庄智

+86-21-65983148

11130@tongji.edu.cn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朱秀艳

+86-21-69584712

zhuxiuyan@tongji.edu.cn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秦同娣

+86-21-65980149

qintongdi@163.com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凤

+86-21-65982235

fengzh@tongji.edu.cn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朱天懿

+86-21-65986798

srias@tongji.edu.cn

 

  3.博士后流动站联系方式

 

流动站

联系人

邮箱

土木工程

苏静

sujing@tongji.edu.cn

建筑学

章琪

caup2448@tongji.edu.cn

adi-caup@tongji.edu.cn

海洋科学

陈源珊

cys@tongji.edu.cn

交通运输工程

谢超

xiechao@tongji.edu.cn

物理学

陆卫昌

lwc@tongji.edu.cn

机械工程

魏嘉轩

weijiaxuan@tongji.edu.cn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静宇

zhangjingyu@tongji.edu.cn

环境科学与工程

张茗红

mhzhang@tongji.edu.cn

控制科学与工程

张皓

Zhang_hao@tongji.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

吉莉

jili@tongji.edu.cn

力学

戴瑛

ydai@tongji.edu.cn

数学

梁婷婷

liangtt@tongji.edu.cn

测绘科学与技术

韩晶

jinghan@tongji.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董变林

Bldong1995@163.com

地球物理学

陈源珊

cys@tongji.edu.cn

化学

邢小鹏

xingxp@tongji.edu.cn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毛无卫

maowuwei@tongji.edu.cn

工商管理

张静宇

zhangjingyu@tongji.edu.cn

生物医学工程

王宏

wanghong@tongji.edu.cn

城乡规划学

章琪

caup2448@tongji.edu.cn

adi-caup@tongji.edu.cn

生物学

王宏

wanghong@tongji.edu.cn

临床医学

鲍迅颖

bxy@tongji.edu.cn

口腔医学

李琳

Lilin526@hotmail.com

哲学

高松

11134@tongji.edu.cn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维佳

2012wwj@tongji.edu.cn

风景园林学

章琪

caup2448@tongji.edu.cn

adi-caup@tongji.edu.cn

设计学

王力丹

wanglidan@tongji.edu.cn

外国语言文学

李芳

tjsfl@tongji.edu.cn

应用经济学

李海英

haiying.li@tongji.edu.cn

政治学

刘笑阳

lxyandyy@qq.com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诚邀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同济大学,携手共创世界一流!


  欢迎您关注:


  同济大学网站:https://www.tongji.edu.cn/


  同济大学人事处网站:https://hr.tongji.edu.cn/

 

  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推荐访问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上海页面(http://www.chinasydw.org/shanghai/),招聘信息更全面、更方便查找。

数百万用户正在使用的公职类考试提分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