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考申论做到这3点,大作文很难不拿高分
说起写申论,很多人都头大。小题还好说,根据材料内容七拼八凑,也不需要顾及太多起承转合。一到写大作文,光是起个题目,就愁肠百结的,更别提把正文内容写出文采来了。
实际上,大家都受过系统化的语文教育,写个议论性的文章还是能写出来的,但为什么还是对申论写作畏之如虎呢?
因为不少同学写完文章后,自己都看不下去,觉得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格局,也凸显不出视野。格局和视野,强烈地依托于个人的经历、知识量、阅读量、思考等多方面的内容,非一日之功。所以要想提升写作的层次,最扎实的方法就是提升阅读的层次和思考的频次。
但这个方法对于广大考生朋友来说可能有点漫长,好在申论阅卷,是有一点规律可循的,所以本文,永岸公考就结合考场阅卷的一些规则,来简要探讨一下,如何提升考场作文的层次与格调。
1、起好题目
我发现很多同学尤其不善于起文章标题。他们通常的做法,要么是从材料或者题干中随便扒拉几个词拼凑一下,要么干脆先写完文章再总结一个题目。
先写文章再起题目尤其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题目往往是你要围绕论述的“题眼”,等于先设定好靶子然后再围绕靶子射击。申论考场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判断句式。“××是××”,如“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题目的关键点在于几个修饰词,如“中华民族”“发展”“不竭”,这几个词要精准把握。这种句式起题目难度最小,但也被用得最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判断句,如“运河兴则城市兴”,也可以考虑。
第二,并列句式。强调对比或对仗,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这种题目的关键点在于凝练、对仗、切题。如要采用这种写法,起码对仗的一半你已经烂熟于心了,另一半现场对仗或许还可以临场发挥,不然的话还是写判断句轻松一点。
第三,偏正/动宾句式。“××的××”,如“擘画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潜藏在文化中的密码”“发展背后的奇迹”。这种题目难点在于精准的修饰词,而且论点也比较含蓄、隐晦,需要很强的写作功底。
2、写好首段
首段最好是简洁明快的破题,承接题目,点出主论点,有时候还要点出分论点。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在靠前的位置分配最多的注意力,所以写好首段有助于提升文章在阅卷者心中的整体形象。
提升首段格调的写法,往往第一句用来拉起气势,第二句摆出主论点,第三句摆出分论点。拉气势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联系历史。这是最常用的起首句写法。如“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再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站在时代的潮头……”历史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上,既可以进行古今对照,又给人带来一种历史厚重感,非常适宜用来起首。
第二,托物言志。如“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再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等。托物言志最大的难点在于应景,你不能为了抒情信口胡诌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然后再讲改革开放的精神。
第三,名山大川。严格说来,这也有点托物言志的意味,但它还是结合了一些地理特征的韵味,所以在某些场合下列举出来可能出奇制胜。如“黄河九曲东流去,穿越巍峨群山,流过万里平原,汇入汪洋大海。中国北方,山海依旧,但发展却不能再依‘旧’。”这种起首句特别适用于黄河流域地区。
3、写好分论点
分论点一般是两到三个,三个居多。分论点,最合适的写法,就是在每段首句就摆明,而且尽量简短、有力,且逻辑上能够承接总论点。
分论点一般在材料中或题干中都有暗示,遵循它们的暗示来即可,可能需要提炼细化一下。
比如2021年国考省部级,旗帜鲜明地点明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这就带出两个分论点了,务实和理性。至于“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自由发挥一下,解读成“坚持就是胜利”也未尝不可。
题干中没有提示怎么办?那就去材料中找。紧扣题干,紧扣材料,不会吃亏。
分论点也可以稍微带点文采,可以起首引用一句应景的古诗词或名言名句,看个人积淀和临场发挥。
以上就是申论考场作文提升层次的几个要点。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或者有些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