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与事业编人数实现只减不增
原标题:辽宁收回事业编1.5万名 净减公务员5717人
2月8日,辽宁省“四个着力”推进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进入第二天,省发改委、省国资委交出“成绩单”!
只减不增!2016年,全省净减少公务员5717人,减少事业单位人员23970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7.6%,一大批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激发了经济发展新活力!
2016年,辽宁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实现只减不增,全省净减少公务员5717人,减少事业单位人员23970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7.6%,一大批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减”下的人都去哪了
事业单位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大批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省发改委巡视员路通介绍,2016年辽宁先后组建了省交投集团、省水资源集团、省环保集团、省城乡建设集团、省工程咨询集团、省粮食发展集团、省地矿集团等7家省属企业集团,48户省直企事业单位完成了脱钩。这些企业资产总额707亿元,负债总额245亿元,省发改委、住建厅、地勘局资产已部分移交并注入企业集团,部分事业单位资产正在做清产核资,预计今年一季度完成。
在省本级的示范带动下,全省14个市也组建了31家国有企业集团,带动全省600多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仅此一项事业单位改革,就收回事业编制1.5万余名。
转企后原在编人员咋管理
省发改委在介绍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时表示,将确定划入企业集团的在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相关待遇。在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成建制转企或整体划入企业的事业单位,原在编在职人员全部划转到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劳动用工备案,不再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
同时,妥善安置组建集团涉及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组建集团涉及的事业单位其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一并划入集团,由集团统一管理,原经费渠道不变,其中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差额部分以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集团负担。
“瘦身”激发了新活力
改革前,省直部门存在大量事业单位,部分存在偏离公益属性的问题。一些单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同时享受事业和企业两种体制的权利,有的甚至变为小金库、后花园,成为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温床;一些单位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各项收入主要用于养人,有的甚至依靠主管部门的财政资金勉强维持运转。
辽宁新成立的企业集团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基础行业,之前单纯依靠政府举债投资,现在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了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健康可持续建设发展。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不仅盘活了事业单位资产,也扩大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再组建4家省属企业集团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国企国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半年,将组建省旅游产业集团、省担保集团、辽勤集团、省体育产业集团四家省属企业集团。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通过省旅游产业集团的组建,将搭建省内层面旅游产业发展的最高平台,用市场化手段整合省内旅游资源;省担保集团组建后,将加快建立全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辽勤集团主要是借鉴上海、浙江的先进经验,整合省直机关脱钩移交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资本运营和资产运作,提高这些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发挥我省体育资源优势,搭建国有涉体资源和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平台,我省决定成立省体育产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