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资料  >> 常识其他   
常识其他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垃圾分类小知识

http://www.chinagwy.org       2019-06-26 14:10      来源:公考通
【字体: 】              

  1吨废纸可制造出850公斤好纸,节省木材4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1吨废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


  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750公斤;


  1吨废玻璃能造出2万个500克容量的玻璃瓶。

 

\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都有重大意义......


  垃圾分类听着简单,实际操作,却不是人人都会的,回收还是不可回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一般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四分类”。


  垃圾分类标识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蓝色,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色,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为绿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灰色。

 

\


  下面具体来看看,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

 

  一、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工作和影响垃圾减量的重要因素。

 

\


  (一)电器电子产品类


  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二)纸类


  1、平面纸张:报纸、复印纸、宣传单、包装纸、信封、硬纸板等;


  2、纸盒(箱):纸板箱、包装盒(如点心盒、纸巾盒)、牛奶(饮料)利乐包装等。


  (三)塑料类


  1、瓶类:PET塑料瓶(矿泉水瓶、饮料瓶)、硬质塑料瓶;


  2、其他容器类:塑料盒(如冰激凌盒)、塑料杯(如酸奶杯、果冻杯)、软桶等;


  3、包装类:塑料袋、保鲜袋(膜)、包装袋(如零食包装袋、快递包装袋)、塑料泡沫、气泡缓冲材料、水果网套、热饮(如咖啡杯)杯盖等;


  4、其他塑料制品:废弃塑料文具等。


  (四)玻璃类


  玻璃瓶、白炽灯泡、碎玻璃、其他玻璃制品。


  (五)金属类


  金属罐(如易拉罐)、金属盒、其他金属制品、金属文件柜。


  (六)办公用品类


  沙发、茶几、办公桌、文件柜、椅子等办公家具。

 

  二、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环保部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特殊安全处理。

 

\


  (一)电池类


  纽扣电池、充电电池(如手机电池)。不含普通干电池(如 1号、5号、7号电池,因具生产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技术要求,现作为其他垃圾投放)。


  (二)含汞类


  废荧光灯管、废节能灯、废水银温度计、废水银血压计、 荧光棒等。


  (三)费药类


  过期药品为有害垃圾,装药片的瓶子可以根据材质作为可回收物投放。


  (四)油漆、废农药类

 

  三、厨余垃圾


  公共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主要为食堂剩菜、剩饭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肉类鱼虾废弃部分、蛋壳等,做到 “日产日清”。纸巾、牙签等不可生化降解,需与餐厨垃圾分开投放。

 

\

 

  四、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即现环卫体系主要收集和处理的垃圾。其他垃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废弃物:

 

\


  (一)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废弃物中不可回收的部分。


  (二)纺织类、木竹类废弃物中不可回收的部分,如拖把、抹布、牙签、一次性筷子、树枝等。


  (三)灰土类、砖瓦陶瓷类废弃物、其他混合垃圾,如清扫渣土、陶瓷碗碟、大块骨头、植物硬壳、枯萎花草等。


  (一)将回收价值高的可回收物率先分类投放,如报纸杂志、纸板箱、包装盒、PET塑料瓶、易拉罐等,确保这一类可回收物不被混合垃圾污染。


  (二)不要将已被污染、潮湿、污溃无法清除的物品投入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如被油溃污染的餐盒、食品包装盒等。瓶罐投放前倒空瓶内液体并简单清洗,有瓶盖的不需将瓶盖与瓶体分开投放,确保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中的其他废品不被污染, 尊重和维护他人分类的成果。


  (三)不确定是否可以回收(或本指引中未明确说明)的废纸、废塑料,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请先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四)各级公共机构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贮存、移交、去向、处理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