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常识资料  >> 常识其他   
常识其他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一带一路”考点汇总

http://www.chinagwy.org       2024-06-22 11:05      来源:永岸公考
【字体: 】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永岸公考(www.chinagwy.org)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一带一路’考点汇总”。
 
  一、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截至2022年12月7日,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1、古代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2021年7月25日在中国福建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现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

  蒙内铁路: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国家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规划全长2700千米,预计总造价250亿美元。

  中匈协议: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中巴经济走廊:2015年12月31日,“中巴经济走廊-2016中国产能合作友好访问团”新闻发布会暨大型纪录片《巴铁》启动仪式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举行。

  中亚天然气管线项目:2009年,该项目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团承建,GE为该项目提供了四个压缩机站的十二台压缩机和航改型燃机。除技术、资金支持外,GE还调动沿线国家的本土团队,协助进行项目沟通,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通过中亚管道接入西气东输管道,覆盖国内25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户,造福5亿多人。

  印尼雅万高铁: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万高铁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铁。

  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老挝铁路:中老铁路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普特拉姆煤电站:是由中国公司建设的斯里兰卡煤电站。普特拉姆煤电站位于首都科伦坡以北约130公里处的Norochcholai,是中斯迄今为止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也是斯里兰卡最大的燃煤电站,是斯里兰卡第一个燃煤电站。

  3、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

  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中国东北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2022年6月,在“中国这十年”发布会介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

  2023年,春运启动以来,浙江义乌铁路口岸每天都有列车从这里鸣笛启程,搭载着成百上千的“中国制造”奔驰在欧亚大陆。预计春节假期,中欧班列金华、义乌平台发运将超过60列。

  二、古代对外交流

  1、最重要的外来文化

  最爱考“外来”时间对应:(1)佛教是东汉传入中国,基督教中的天主教是元朝传入;(2)大豆、大白菜是中国原产;(3)葡萄是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汉朝);(4)土豆、玉米、番薯(地瓜)、番茄(西红柿)、辣椒,五大美洲生物,都是明朝传入。

  (1)宗教传入

  ①佛教传入中国

  对应概念——①东汉(汉明帝)——②洛阳白马寺——③《四十二章经》。

  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对应概念——唐朝(唐高宗)(由于传入时间有争议,所以在行测里,目前没有作为考点,但一般认为还是唐高宗期间)

  ③基督教传入中国

  对应概念——①唐朝(唐太宗),景教(当时在中国的称呼)——②天主教,元朝传入(基督教有三大流派,天主教是其中信众最多的,对应传入中国时间要形成对应)

  ④道教——本土

  对应概念——①东汉——②本土宗教

  (2)蔬菜、水果

  ①本土蔬菜、水果

  ①大豆;②水稻;③白菜;④冬瓜;⑤韭菜;⑥梨;⑦龙眼;⑧樱桃;⑨花。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水稻”“白菜”这三个对应,在考古史上都发现了很早很早以前的古中国就有的,不是外来物种。①注意“三椒”概念差异:花椒是原产的,胡椒是丝绸之路传入,辣椒是美洲(明朝传入);②大豆是我们自己的,那对应豆制品,比如豆腐、豆豉自然就很早,要学会这样的基础对应。

  ②丝绸之路传入蔬菜、水果(汉朝)

  “丝绸之路”对应的是“大汉帝国”(汉朝),经常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①葡萄;②核桃;③黄瓜;④石榴;⑤芋头;⑥胡椒。

  有一种对应,“胡”字头的一般都是丝绸之路传入,但由于时代变迁,很多蔬菜、水果的名称都有了变化,这样对应实际上意义不大。其中有点争议的是“胡萝卜”,一种说法是汉朝,一种说法是宋朝,考试里还是认定为宋朝。

  ③美洲传入蔬菜、水果(明朝)

  “发现美洲”给全世界带来了变化,尤其土豆几乎改变了人类历史;跟美洲对应的蔬菜、水果传入中国的是“明朝”,经常涉及的主要有:①土豆(马铃薯);②辣椒;③甘薯(番薯、地瓜);④玉米;⑤番茄(西红柿);⑥花生;⑦菠萝;⑧烟草。其他还有几个也是明朝传入的(郑和公公带回来等):①苦瓜;②南瓜。

  是不是很神奇,这么多好吃的都到明朝以后才进入中国,对应考最多的是“土豆”“辣椒”“玉米”“花生”“地瓜”。这期形成对应的一般有“番”字,比如“番薯”等。

  2、张骞出使西域和都护府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张骞凿空,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都护府:“都护府”源自西汉宣帝设在乌垒的西域都护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行国。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朝统一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金山)、昆陵、蒙池等都护府——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后被吐蕃攻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弟弟。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还曾击败自中亚来犯的贵霜帝国。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4、甘英出使大秦

  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甘英途径十余国,往返三万八千多里,“穷临西海”,遥望大秦。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他还了解到从条支南出波斯湾,绕阿拉伯半岛到罗马帝国的航线。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

  5、法显到斯里兰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399年(东晋时期),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达到了狮子国,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玄奘西行,玄奘就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唐僧的原型,到达了印度等地区。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鉴真,唐高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6、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意大利威尼斯人,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他随父、叔来元廷复命,由古丝绸之路东行,1275年抵上都。《马可?波罗行纪》。所述元朝重大政治事件、典章制度及各地情况,称古刺桐港泉州为“光明之城”。

  7、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婆罗洲以西的洋面,其实是现在的“南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郑和在回程的路上,因病过逝。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其中四次到达非洲,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非洲国王进献了麒麟,也即是长颈鹿。

  8、利玛窦来华

  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是当之无愧的“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欧洲汉学之父”。

  利玛窦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立足于“交流”而非“传播”。他将包括《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翻译成拉丁文传回意大利出版,使西方国家开始知道中国有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的《中国札记》连同他早年翻译的儒学经典一起,成为欧洲人正面观察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四库全书》编纂者将他编著的《乾坤体义》作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同时也带来了眼镜等西方事物。

  9、马嘎尔尼来华

  1792年,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1793年8月5日,英国使团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受到当时直隶总督的欢迎。9月2日,赴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乾隆帝,向中国政府代表和珅递交了国书,并同其就礼仪问题发生争执。

  回国后,马戛尔尼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1、秦始皇南征百越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全国统一以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收复河套以南地,即当时所谓“河南地”,第二年进一步斥逐匈奴。秦还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用来保护北方农业区域。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灭楚,继续南进,夺得越人一部分土地,置会稽郡(今浙江绍兴)。

  为了解决秦军转饷的困难,监禄率卒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

  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了三个郡,分别是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的象郡就是现在的两广西部和越南的中北部。

  2、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贝加尔湖)。

  3、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到了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澎湖巡检司(澎湖寨巡检司),是元明时期设置于澎湖列岛的官署。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中央政权最早管理台、澎的行政机构。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置,隶属于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为澎湖巡检。明初循之。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其说明在12、13世纪,澎湖列岛就已经纳入中国版图了。申明了澎湖列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5、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

  雍正六年(1728)始置驻藏大臣,至宣统三年(1911)改任西藏办事长官,历一百八十三年。

  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正一品武官。伊犁将军辖境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乾隆二十七年,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军,1912年志锐作为最后一任伊犁将军而结束。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则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军政。

  6、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复侵占新疆伊犁。经过海防塞防之争后,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提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等方针,进行了充分准备。

  1878年1月2日(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收复和田,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

  清军的胜利,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光绪七年)成功与沙俄议定《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设省,刘锦棠成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
 
  刷题巩固

  1.广义的丝绸之路指的是(    )。

  A.陶瓷之路和茶叶之路

  B.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C.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D.茶马古道和河西走廊

  【解析】C。广义的丝绸之路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应该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