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其他   
其他

2019年半月谈第15期_半月谈2019第15期文章汇总

http://www.chinagwy.org       2019-12-18 14:14      来源:公考通
【字体: 】              

  点此下载半月谈2019年第15期精选文章汇总(打印版)


  《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


  半月评论


  1  找准问题把准脉,解决问题最关键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近日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对照党章党规,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逐一对照、全面查找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找准问题是推进主题教育的关键切入点,解决问题是落实主题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


  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增强“四个意识”,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从而提高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主题教育中,查找问题自然离不开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差距、查短板;整改问题更要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因此,要着力在学懂上下功夫,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唯有学懂弄通做实,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方能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差距所在、短板所在。


  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以党章党规为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或者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多达80余部党内法规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以准则、条例、规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为主体的系统性制度体系。坚决尊崇党章,认真贯彻各项党内法规,确保铁规发力,禁令发威,既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庄严责任和应尽义务,又是发现问题、总结不足的必然依托。


  因此,全面对照党章党规的具体要求,仔细查找违背党章党规的各种问题,是深化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陷入各种误区。


  第一,处理好理论学习与查找问题的逻辑关系。主题教育绝不是先搞学习,再查找问题;而是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同步推进,双管齐下,有的放矢,切实增强查摆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第二,检视问题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要结合调查研究,通过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充分听取工作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归纳总结具有广泛共识的意见和建议。唯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找准自身问题,看清客观差距,并弄清原因何在、措施何在。


  第三,查找问题要严防形式主义。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防止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以旧问题代替新问题。


  第四,解决问题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无论任何问题,往往都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不可能一劳永逸,整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官样文章,一条一条列出具体问题,把问题真正转化成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多杀几个“回马枪”、多来几个“回头看”,真正做到盯住问题不放,整改落实永远在路上。


  马克思曾讲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查找问题既要聚焦治党管党中的突出问题,也要着力研究解决发展改革领域存在的顽固问题,更要主动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问题要落实落地,既要解决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的顽疾,也要攻克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中的短板。对群众反映和自我查摆的问题,坚持能改的马上改;对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把重点放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上;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跟进解决。


  总之,嘴上日行千里,不如迈好脚下一步。广大干部群众看主题教育,最怕的是形式主义,最盼的是真正解决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说多少空话套话都徒劳无功,甚至惹人生厌。必须直面那些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真问题,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夯实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半月讲解


  2  上半年,中国外交有哪些亮点?


  2019年上半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变乱交织;中国外交好戏连台、精彩纷呈。习近平主席5次出访,足迹遍布亚欧大陆8个国家,主持或出席3场主场活动,先后同数十位各国领导人会晤。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亮点纷呈。


  亮点一:深耕全球伙伴关系网


  以元首外交为引领,通盘谋划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缩影。


  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意大利、摩纳哥、法国,6天5夜、3国5城,欧洲之行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6月5日至7日,国事访问俄罗斯,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引领大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推动同发展中国家携手并进。


  6月中旬,中国先后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签署中吉、中塔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6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主席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中朝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共同开启中朝友谊崭新篇章。


  半年间,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同30多位周边国家领导人会见会谈,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亮点二:推动世界各国开放合作


  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迎来历史性时刻。本届高峰论坛形成了包含六大类283项的务实成果清单,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重要里程碑。


  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6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阪举行会晤,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宣布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这些重要共识向国际社会和全球市场发出积极信号。


  6月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中国提出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共5方面重大举措,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


  亮点三:倡导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4月至5月,三场主场外交活动接踵而至,侧重点虽不尽相同,但都聚焦人类共同命运、共同未来。


  4月底,中国同柬埔寨、老挝先后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由愿景计划转入落实阶段,成为不同文明和国情的国家间开展紧密合作的又一生动实践。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发挥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担当。


  从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从上合组织峰会到亚信峰会,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再到一系列“小多边”、双边活动……国外、国内,客场、主场,习近平主席利用各种国际场合针对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从积极推动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到维护伊核全面协议,再到推动阿富汗、叙利亚、巴以等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始终坚定站在国际法和国际道义一边,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行动派”。


  半月调查


  摘桃式调研、推责式检查、应付式陪会:企业最烦这三种“服务”


  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当下,地方有关部门调研、检查、开会,本应是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服务之举。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流于“摘桃式调研”“推责式检查”“应付式陪会”,日益成为企业的郁闷心事。


  摘桃式调研:为成全地方政绩只好停产


  当前,各地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地调研发现,一种被企业称为“摘桃式调研”的做法让他们有苦难言。


  一家民营危化企业刚刚完成升级改造,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安全、环保、质量标准明显提高,生产成本、能耗水平大幅降低,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排到第三,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明星企业。


  然而,新生产线试运行1个月就停产了。该企业负责人说,某天上午,一支由省厅领导带队的调研检查团要来,县里通知要在厂区停留15分钟,要求他们做好接待工作,安排好调研路线。


  考虑到领导来了要拍照、摄像,但厂区核心区域防爆要求高,他们索性停产检修,给工人放了假。这位企业负责人说,过去就因为阻拦领导随行人员用普通相机拍照,闹出过不愉快。


  令他不解的是,他们生产危险化学品,平时安保非常严密,过去除了必要检查,政府部门来人不多。自打升级改造完成后,几乎每周都有人前来调研指导工作,危化厂区都快成了“旅游景区”。


  “产品不愁销路,停产就意味着损失。而且,县区领导就在旁边陪着,有些事情企业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这位企业负责人说,尽管发展前景不错,但企业目前还很煎熬。2016年启动升级改造,到2017年底,近2亿元的自有资金基本花完了,现金流非常紧张。


  “当时命悬一线,就担心施工队离场,那时真希望有人帮一把。”近一年来,他们不得不四处拆借,甚至快借遍了所有的网贷平台,“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项目建成后,尽管各个部门高频调研,但这家企业急需的贷款、订单融资等,迟迟没有着落。


  【记者手记】多一些务实,少一些作秀。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平时“不种树、不浇水”,看到企业发展势头向好,就过去“摘桃子”,拍上几张合影,指导指导工作,既不能对企业“雪中送炭”,又想为自己政绩“锦上添花”,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调查研究,在于解决问题。改善营商环境,离不开调查研究,但基层企业需要的是“菜单式点题”“承诺式蹲点”,烦的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作秀式调研。


  推责式检查:到底想让企业整改啥


  北方某煤化工企业是集炼焦、化产回收、煤炭购销于一体的民营企业,熬过了2008年至2016年的全行业亏损,近两年市场回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趁机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前往检查。然而,这家企业发现,尽管他们每次都按要求改,但每次检查还有新问题,甚至每一拨检查人员的要求都不一样。


  “同样一根管子,前一拨人说离地面太近,要求架高一点;后一拨人又说架太高了,改低一点。”该企业负责人说,谁也得罪不起,尽管明明知道操作规程和相关要求,也不敢说,让怎么改就怎么改。


  小检查,小整改,代价小;大检查,大整改,代价大。在上级要求下,为实现环保达标,该企业前几年曾上了湿法脱硫设备,后又改为干法脱硫,大量投资被浪费。


  更让该负责人头疼的是,有些部门各管一摊,缺少统筹协调,企业无所适从。比如,有的部门要求上环保设备,不管是否增加单位能耗;有的部门要求煤炭不能露天皮带运输,不管密闭仓内煤粉浓度升高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一家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也反映,环保部门要求厂房安装排风装置,限期整改,否则罚款。刚刚装上排风设备和烟囱,又被路过的城建部门看到,要求限期拆除,否则也要罚款。


  有企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私下里问过负责检查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每次按要求改了却总还有问题。有工作人员坦言:“如果检查时没发现问题,以后等你真有了问题、出了事故,我就得负责。”


  【记者手记】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


  入企检查,是为了帮助企业排除隐患和问题。但推责式检查对真正存在的问题一知半解,多是为了甩掉责任。推责式检查指出的问题让人无所适从,令人啼笑皆非。这种一味瞎下命令、定目标,却不真正从解决问题出发的检查,带来的是企业精力耗损、资本浪费。少一些指责和推责,多一些指导和引导,需要有关部门真正花心思。


  应付式陪会:作陪心累,想要的总是缺位


  以前多是干部陪会,现在蔓延到让企业陪会。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七成以上时间都在和政府打交道。一些以调研情况、解决困难、宣讲政策等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动辄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但由于会议定位不精准、议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参会变陪会。


  今年初,中部某地一家民营企业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大会。会后,作为全市20家重点民营企业之一,这位企业负责人又参加了一系列具体对接的小会。然而,近半年过去了,急需的银行贷款依然杳无音信。


  受访企业负责人反映,当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在基层仍较普遍。开会既可以揽功,又可以诿过。开过会后,如果企业发展得好,少不了政府一份功劳;如果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也怪不到政府头上。


  与此同时,对会议效果的客观评估,在各地几乎都是空白。由于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吐槽无力”。


  某座谈会上,多家企业接连抛出多个涉及税费负担的问题:一些深处大山的工矿企业竟按市区土地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一些企业反映,有的行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太少,实际税负过高。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解释推脱,会场一度陷入僵局。


  【记者手记】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


  应付式陪会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怪,照出的是部分官员政绩观上的偏差。一味开会讨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不仅影响企业家信心,也损害政府公信力。少一些陪会,是各层级的共同诉求。与其坐而论道,挤在办公室里“憋思路”,不如走进厂矿企业,到现场问计于企、问需于企。


  半月世界


  4  丝路精神:从“手把手”到“放心走”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相关合作、建设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广袤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和建设者们深耕合作项目,特别注重将本土化思路贯穿到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之中,并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外国员工,帮他们实现自我转型。一个个从“手把手”到“放心走”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中车牵手“印度制造”


  从2016年起,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的“金蓝领”杨卫东有了自己的海外传人——印度技工格拉韦·杜比。杨卫东和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数位技术专家和技能工人平均每年会培训一批印度员工,这些印度员工都是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海外子公司——印度中车电气有限公司的员工。经过培训的印度员工为印度铁路机车制造“机车之心”,“中国技术”和“印度制造”完美实现了本土化合作。


  从2007年产品首次进入印度市场至今,中国中车逐渐成为印度铁道部的一级供货商。铁路电机、地铁等中国中车产品相继进入印度市场,印度铁路公司对中国产品的信任日渐增强。2016年8月,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和印度先锋公司合资组建的印度中车电气有限公司顺利投产运营,让铁路、地铁、风电等领域的核心部件、系统和整机等产品在印度实现生产成为可能。


  公司投产运营伊始,就注重本土化发展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税收的提升,带动当地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从2016年聘任17名印度员工至2018年底的近60人,员工本土化率达92.8%。


  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每年分批组织印度员工赴中国学习专业技术,组织专家到印度进行技术支持,在传授操作技能的同时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精益生产流水线等,使他们具备了生产、质量、采购、物流、安全、消防等完备的管理知识及工作规范,完全掌握编排生产计划、物料配送、质量检验及控制的能力。


  作为第一批接受培训的印度员工,2016年,杜比还只能算是初级蓝领,如今,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电机制造技术,技术水平达到中级。面对半月谈记者,杜比感慨:“中国中车引入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评价体系,充分带动了自己技术水平的提升,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实现‘印度制造’的根本所在。”


  河钢集团让塞尔维亚重拾骄傲


  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然而一度辉煌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在经历过一段坎坷的发展之路后,到2016年已是举步维艰。塞尔维亚政府被迫组织国际招标,面向全球寻找能够挽救百年钢厂的战略合作伙伴。这时的中国河钢集团,正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双方一拍即合。


  2016年6月,河钢集团正式成为斯梅代雷沃钢厂资产的所有者和运营方,斯梅代雷沃钢厂成为河钢塞尔维亚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


  河钢集团先后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雄厚技术管理团队,深入河钢塞钢产线,对各系统、各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起底式专业诊断;组织河钢塞钢与集团所属钢铁企业及欧洲先进企业全面对标,完善技术改造方案。河钢国际全球化采购铁矿石的规模优势、河钢德高在1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活动的渠道优势,也为河钢塞钢稳定原料供应、扩大产品出口提供了巨大平台。


  河钢塞钢烧结厂经理高永利说:“我把自己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和这里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把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引进到这里,让设备尽快恢复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合作没多久,2017年一季度,塞尔维亚遭遇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多瑙河结冰。在此不利情况下,河钢塞钢仍然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并连续实现盈利。


  斯梅代雷沃市的很多家庭几代人都在斯梅代雷沃钢厂工作,他们对这座工厂的情感早已融入了生命。3年来,河钢坚持“三个本地化”原则,即效益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公司收益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规模提升,完全依照当地法律、法规及文化习俗实施管理和经营,用工方面除了从国内抽调7名管理和技术骨干组成必要的管理团队之外,其余全部为当地员工。


  截至目前,河钢塞钢不仅实现了5000多名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还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为更多的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斯梅代雷沃市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围绕河钢塞钢工作。


  浙江岩土为中国印尼合作育才


  普拉赛提约是中资企业浙江岩土基础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岩土)和印度尼西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的首批19个旋挖钻机操作手之一。在这里,他从一个对钻机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初级水平操作员。普拉赛提约说,是浙江岩土给了他新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雅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国和印尼在工程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浙江岩土印尼培训学校校长叶带凤介绍,不少在印尼的中资建筑企业都面临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为了推动企业本土化,为印尼新增就业机会,推动中国技术借船出海,浙江岩土决定和印尼知名培训机构合作,为印尼培养技术人才。


  叶带凤说,合作模式上,由印尼方推荐学生,浙江岩土提供教材、师资和培训场所,并负责学员的吃住行及生活津贴。教学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师傅传帮带,以加速学生成长。


  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尼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印尼正在全国范围推广企业与职业高中合作的“衔接和匹配职业教育计划”。除了浙江岩土,华为印尼公司、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等中资企业都和印尼职业高中进行了配对,开展学生职业教育培训,受到印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欢迎。


  叶带凤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在印尼是长远发展计划,未来培训学校还将大量招收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为“一带一路”储备本土化人才。


  基层治理现代化


  5  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


  “断头式”调研不断,“迎调”成了新负担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研就是要把党的部署与各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倾听社情民意、破解问题矛盾。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地方调查研究走了样:有的调查研究“嫌贫爱富、舍远求近”,有的调查研究虚头巴脑拿不出实招硬招。为迎接上级调研,基层一把手成了“陪调”必需品,“迎调”成了基层新负担。


  示范点络绎不绝,落后地门庭冷落


  中部某省相关部门曾选取6个县区作为样本,对涉及样本的“调研”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其中,3个县是交通不便、基础较差、经济落后的县区,另外3个则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经济发达。


  对比发现,2018年,中央和省、市级到先进县区的调研平均数为71次,到落后县区的调研平均数为20次,两者相差51次。其中到离省会较近的一个县调研多达93次,到较远的黄河岸畔的一个县调研只有9次,两者几乎相差10倍。


  在被调研的3个先进县区中,有1个县在2017年4月25日一天就接待了3批62人调研;另一个号称“全国百强”的县级市,其发达乡镇在2018年接待调研20次,同属一个市的欠发达乡镇则为0次。


  此次调研还发现,一些领导干部选择调研课题时挑肥拣瘦,对成熟的、完善的课题重复调研,而对全新的、有挑战性的课题则少有问津。


  某传统农业大县在几十年里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调研课题和资料,选择这个县做农业调研课题事半功倍。数据也证明,2018年各级调研团队在这个县的金农谷园区调研39次,占到总调研数的42%,而邻近的钨钢工业园区全年调研接待次数为0。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导致调研冷热不均的原因上下参半。


  基层同志希望在上级领导面前出彩、展现政绩,所以介绍情况、安排线路不是按调研内容而定,而是想方设法让上级走经典路线,尽量安排到有特色、有亮点的地方调研,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内容等都要严丝合缝地准备,甚至围观人员等都要事先布置。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部分上级领导不去落后村调研的原因还在于,落后村往往也是矛盾集中村,去那里调研不仅极有可能工作完成不了,还会被上访群众围堵难脱身。


  一名经常负责拟定调研方案的基层干部吐槽,厚此薄彼的调研,屏蔽了情况复杂、问题多、矛盾突出的地方,也丢掉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和功效。


  害怕礼数不周,“陪调”成了大负担


  采访中,一位区长统计发现,2018年该区政府班子成员共陪同上级检查和调研234次,其中区长自己参与过46次;2019年上半年区政府班子成员陪同109次,其中区长参与20次。


  “有的领导几年才来一次,如果不见一面,怕产生误会。”这位区长坦言,现在市级干部到县区调研时的陪同规则已相对明确,一般由县级分管副职和职能部局的一把手负责对接。但对于省级部门到县区督查和调研如何陪同,仍由县区自己掌握。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一些关于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方面的调研,党政一把手更不敢怠慢,全程悉心陪同。


  “部分调研人员也常以‘陪同领导的级别’来定性县区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调研领导的尊敬程度。”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如果礼数不周,一旦产生误会,极可能对地方发展大局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为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各县区之间存在“攀比陪同”的潜规则,当地的党政一把手尽量要陪,否则就是块“心病”,日后县里申请项目或遇到督查检查都不好说话。


  村级一把手也难逃“迎调”负担。一名村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村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来调研的各级领导越来越多,为迎接调研和考察,村里一年仅打扫卫生的“请工费”就要花2万多元。张挂欢迎横幅、铺设红地毯的现象虽然少了,但大型展板、精美图册、彩色宣传页的制作并未减少。从2018年9月以来,在这一块已花了1万多元。“迎调”支出成了村里最大的公共经费开支。


  “有些上级部门调研后,甚至调研报告都要求基层单位提供。”中部某县政府办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市里某局的3位同志到该县企业调研,县里为此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进行了现场观摩、实地走访入户、逐一谈话……


  调研结束时,县里陪同人员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没想到,上级领导临走时对县里说,“你们把今天的调研情况先整理个材料,然后报上来”,说完扭身钻进商务车一溜烟走了。县政府办主任、县局的局长一下子犯了愁,两人都没做笔记。


  幸亏,陪同调研的一个年轻人零星记了一些。小伙子花了两天时间,绞尽脑汁整出一份调研报告,赶紧上报了事。基层干部说,这种调研来一次,就臭了“调研”二字的名声。


  调研应直奔问题、解决问题


  “调研来了一拨又一拨,但往往是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一位乡镇书记说,很多调研有过程、无结果,有的问题多次向各级调研组反映,都得不到解决。有的上级部门来调研,乡级层面提出需要上级支持或协调解决的问题,上级领导回去之后,又把问题推到乡里解决,“断头式”调研最让基层反感。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来100次我们也欢迎。”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深入调研就是要弄清问题性质、找准症结所在,实现调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常说,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前值得警惕的是,诸如为调而调、研而不调、只调不研、研而不实等形形色色的假调研、调假研,同样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扑下身子、求真务实,才能做好调查研究,真正推动事业发展。


  针对基层调研领域的怪象,基层干部群众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是统筹调研活动,更多安排到偏远、落后和问题困难突出的地方,调研成果及时反馈当地政府,加强转化,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二是改进调研方式,建议上级更多采用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的方式开展调研,不要总想着要地方陪同。三是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正职不陪同的清单或情形,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四是在提升各级干部调研能力的同时,建立基层对调研工作的匿名评价反馈制度,供上级掌握每次调研的实际情况,并作为调研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项考察内容。


  教育改革进行时


  6  一座职教“蓝海之城”的喜与盼


  2019年,堪称职教振兴之年。沉寂多年,误解不断的职业教育,因年初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而重现生机,一时成为大众关切的教育新焦点。在这一轮备受期待的改革中,地方职教获得感如何,又有哪些忧思尚盼化解?


  喜:吸引力化为创造力


  在浙江杭州,职业技能人才多年来是“香馍馍”,借着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这座职教“蓝海之城”写下了更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2018年,浙江省试点实施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专业招生,市民感叹:“中职生也能上本科了!”在此基础上,今年浙江省更进一步探索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畅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打破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


  与此呼应,2019年5月,杭州发布《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和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落户政策》。明确规定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及以上学历人才可随迁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这套落户政策与人才认定办法,释放出明确而强烈的信号——“技能型人才,杭州欢迎你”。


  当更多人才涌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池春水也激起更多美妙涟漪。目前,杭州中职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已达86.43%,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杭州市还成立了由31所中职校参加的杭派教法培育联盟,囊括26个教法团队,目标是让每位职业教育教师都有不一样而有后劲的成长空间。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沈柏民是杭州中职“双师型”教师的优秀代表,身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他,拥有维修电工、无线电装调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3个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知识+技能,使得沈柏民在教学与实训中游刃有余,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


  一批批沈柏民式的优秀教师,让杭州职业教育常有令人瞩目的亮点。临平职高设计出一套闯关教学法,将学习任务设置成一个个需要晋级的关卡,为学生搭“梯子”,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玩出学习的乐趣;杭州电子信息学校自主研发的“云实训”平台,有效解决了目前实训教学中,教学资源、设备及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缺乏系统整合的痼疾……在杭州,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如同虎跑涌泉,汩汩不绝。


  盼:有制度还要有落实


  职业教育其兴也勃,一线教育者的热情与社会各界中的热度都在不断高涨,但一些症结性问题仍然存在,也需要引起更严肃的正视。


  首先,职业教育应当推进产教融合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这一方向由于还缺乏必要的政策配套,是否存在“雷区”是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的事。尤其是产教融合相关企业的税收与土地政策方面,优惠当如何执行、程序当如何简化,怎样以切实可见的保障措施打消企业家顾虑,都还缺乏指导性规范,操作性细则更无从谈起。


  其次,目前正在推开的“1+X”证书试点,着眼于让学生毕业时可以一手毕业证一手技能证,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但工作推进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职业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如何有效合作,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的指导性意见,双方责、权、利分配不清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如何让各方都能满意,就是现在争议的问题之一。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覆盖面和认可度不足问题。建议尽快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等形式的信息系统,同时出台与人社部门的协作配套措施,切实提升证书含金量,让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都能满意。


  第三,从杭州的尝试来看,打造职成融通的“开环教育”,积极调动社会培训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引入社会培训还存在困难,尤为突出的是无法实施恰当的绩效工资机制。希望国家层面能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适当放宽职业教育院校的培训经费控制标准,或提供相应补偿机制供选择,让职业教育能够充分引入社会培训的“活水”,共同提升教育水平与效度。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发展擘画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交界面上,两者兼顾,有机融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职业教育。具体到当前国家与地方的发展实际,一线职业教育者更深层的期盼是,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分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红利,并将之转化为可与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对接的制度性渠道。唯有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扮演这样的“沟通者”角色,职业教育复兴的黎明,才能真正迎来红日喷薄的时刻。


  解码城市


  7  襄阳:以减谋长


  涂料利用率提升10%,废气处理效率提升至99%,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减少70%,电力消耗降低17%,能源总消耗降低9%……7月上旬,湖北襄阳市投资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智能绿色涂装生产线投产。


  “消耗与产出反向运动、排放与利用正向补充”,襄阳市探索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的绿色发展模式,以质为核、以减促增。在增与减的逻辑中,襄阳市实现生态“添绿”,经济“飘红”,为城市发展引来“新风”。


  做好减法,为生态“添绿”


  站在办公室窗边,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梅礼元推窗远眺,只见汉江对岸树木郁郁葱葱,远处青山峰峦叠翠。


  “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在以前的襄阳可看不到。”梅礼元甚为自豪,因为他身处其中,并且正为之努力。


  梅礼元办公室所在的襄阳鱼梁洲上,40辆餐厨垃圾收运车每天穿梭于2000多家餐厅,每天有350吨污泥被投入到处理系统,产出的燃气供应全市400辆出租车使用。处理后的有机肥为全市数十个街头游园、绿地提供肥料,转化出的碳土滋养汉江荒滩。


  梅礼元变废为宝的“魔术”,是襄阳推动“减量化增长”,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的缩影。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兴亮说,近10年来,襄阳地区生产总值每3年增长1000亿元,经济总量跃进“4000亿俱乐部”。经济规模壮大的同时,襄阳也有“成长的烦恼”:亿元GDP地耗高达1380亩,空气优良天数长期处于全省末位……襄阳发展面临巨大负担。


  “正因如此,襄阳为自己‘减压’没有停留在喊口号上。”任兴亮说,“绿色”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南漳、保康、谷城等为核心,占襄阳全市面积55.84%、1.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有机谷”被规划出来;汉江195公里两岸1000米范围内,600多家养殖场、污染企业、非法码头全面关闭搬迁,30多公里的岸线及数百亩土地腾退植绿……


  一系列举措下,襄阳城市面貌全面提升,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夏日傍晚,市民汇聚襄阳“三江口”北岸。这个一年前还堆满废弃磷石膏、被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的垃圾场,如今已成为绿草如茵的“江滩公园”。襄阳市民正享受“减量化增长”带来的“生态红利”。


  用好加法,让经济“飘红”


  在襄阳颂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伴着《小苹果》的旋律,数十个机器人翩翩起舞。“我们的生产环境达到千级无尘净化。”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建设智能机器人生产线17条、自动手机生产线18条,产品为华为、京东方等知名电子企业配套,年产值过10亿元。


  襄阳作为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以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产业曾占主流。“时移世易,新路子得把该减的减下去,该增的增起来。”襄阳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杨志国说,襄阳围绕单位GDP地耗、用电量、生产工艺水平、劳动者技能状况等20多个涉及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的具体指标,从小切口入手,在传统产业中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清洁化制造,通过打造特色园区、培育行业冠军,将“减量化增长”落小、落实、落地。


  短短一年多,襄阳减量化增长效果显著,“新能源汽车之都”“襄阳云谷”等大手笔迭出。2018年,襄阳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和4.3%。


  与此同时,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杨志国说,2019年上半年,襄阳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2.6%;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5%、32.8%。企业也从中获益,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6.8%。


  襄阳培育优质增量的同时,也不忘优化落后存量。襄阳针对传统制造业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2018年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5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2%。全市建成数字化生产线100多条,数字化生产车间示范企业35家。


  不仅仅是工业,作为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城市,襄阳依托丰富农业资源,实施龙头企业产量、产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襄大农牧、三杰粮油等一批本土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加减之间,树起城市“新风”


  一个总投资7亿元的项目,在襄阳高新区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时81天。“非常高效。”奥利斯智能装备公司总经理杨涛说,从厂房租赁、生产许可到取得土地,每个环节政府都操心在前面。


  在杨涛眼里,“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说的不仅是襄阳环境的变化,亦是发展质量的变化:绿色、生态,令人舒心。


  “加减法不仅仅做在产业发展上,还在制度供给上。襄阳对政务流程‘做减法’,为效率‘做加法’,为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任兴亮说,引导企业向新经济转向、招商引资向高质量靠拢、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高层级攀升不仅要企业给力,政府更要给力。


  2018年以来,襄阳发布81项“只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推出“47证合一、87证联办”的简捷式服务,完善“互联网+放管服”一张网,540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申报、实时预审、扫码办结,大大提升优质企业准入准营便利化程度。2019年上半年,襄阳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8512户,同比增长15.4%。


  这背后,一系列惠及企业的政策落地助力:落实减税降费,2019年上半年新增减税15.9亿元;出台帮助中小制造企业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的16条暂行办法,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约5亿元;企业登记办照便利化改革积极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了41.5%、75.9%。


  以质为核、以减促增,襄阳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在对美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今年前5个月襄阳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3.5%。


  时政·财经


  8  坐牢还领养老金?这个漏洞得堵上


  坐牢了还能养老金,这种蹊跷事儿不是个案,仅浙江台州一地就排查出此类案件475件447人,涉案金额457万余元。


  依据相关规定,被判刑人员收监执行期间,必须停发基本养老金。待服刑期满后,由本人提出待遇领取申请,社保机构于其服刑期满后的次月为其继续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规定如此清晰,发案却如此普遍,漏洞何在?


  坐牢到了退休年龄,开始领养老金


  2018年10月,台州市仙居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朱贵亚等人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泮汉龙从判刑收监执行开始,养老金一直未停发。


  据调查,1952年出生的泮汉龙,在2012年年满60岁时开始享受退休待遇。2014年,泮汉龙因贩卖毒品8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刑期从2014年10月至2023年10月。泮汉龙作为退休人员,退休时每月领到养老金为2828元,且逐年上涨。到去年10月发现时,泮汉龙每月能领到养老金3650元,累积已领取养老金16万余元。


  虽然发现的是个案,但让朱贵亚一下子警觉起来。还有没有其他类似情况?


  朱贵亚与业务部门一起,通过检察机关统一业务系统软件,设定“犯罪时年龄50周岁以上”“一审判决时间2015年1月1日以后”等特定条件,从仙居3000多条刑事案件数据中,排查出50周岁以上的判实刑人员31个。


  随后,他们将刑事数据库与养老金发放数据库比对。在仙居县社保中心的配合下,逐个核实31名服刑人员养老金发放情况,初步查出23人应停发未停发,2人判实刑后被监外执行不需要停发,3人在省社保系统排查下已移交本县停发,另外3人未曾领过基本养老金。


  部门信息壁垒惹的祸?


  办案检察官核实时发现,由于社保等部门缺少判刑人员信息收集渠道、与司法机关沟通不畅,导致养老金违规发放。仙居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成功办理浙江首批基本养老金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台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孔璋表示,针对基层检察院发现的线索,从2018年12月开始,台州市检察机关及时组织了全市范围的排查,针对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问题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依法监督主管部门停止违规发放,并追回相关损失。


  经过近半年的系统排摸,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类似案件共475件。截至目前,相关人员已停发并追扣、调整基本养老金,已追回360余万元,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


  同时,台州尚有1339个50周岁以上外市人员(其中外省851个)在台州犯罪的线索需要移送给各地人社局核查。


  台州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此类案件的发生,主要是部门数据信息不共享,导致基层社保系统执行难。


  部门联合封堵制度漏洞


  为寻根治源、封堵制度漏洞,台州五部门已联合拟定《台州市涉刑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联合处置工作机制》,对这一领域工作进行规范。


  “公、法、检、司和人社局五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加强数据共享与信息对接,将为这项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保障。”台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主任武东说,联合处置机制可解决涉刑退休人员信息收集渠道窄、养老保险待遇处置滞后、发放后追回难等问题,形成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


  据介绍,五部门还将以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序。


  孔璋认为,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侵害国家利益,也损害了社会公平,危害了司法正义和严肃性。法律专家建议,应尽快打破“肠梗阻”,在全国范围构建起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封堵违规发放养老金的漏洞。


  科技·文化


  9  手机的“原罪”与救赎


  “驼背、大头、鸡爪……未来人类长这样。”这是网上热传的段子。因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深度融入,低头族占比越来越大,驼背成了正常;不断录入的信息让脑容量日益增大,人们变得头大身子小;双手进化成鸡爪,只为随时随地抓取手机……如此预测既是夹杂着科学推演的娱乐,也是对低头族毫不留情的嘲讽与警戒,映射出当下“手机占领”的现实。


  如果说,在冯小刚导演的《手机》里,方便婚外情是手机的罪过,那么如今,手机背负的罪过远不止这一项:《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手机》《刷一下朋友圈酿成的车祸》……光是这些标题就足以让人对手机咬牙切齿。该如何看待“手机占领”的现实,又该如何在电子产品深度融入的当下,清醒生活?


  手机“罪”否?


  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方便远比麻烦多,大概没有人愿意回到大哥大、BP机甚至是有线电话的年代,生活日新月异,时间金贵到经不起太多等待,我们的节奏已然慢不下来。


  如果说触发车祸、影响学业、伤害视力、异化交际之类的问题主要归因于手机使用者而不是手机本身,那么另一个问题则让人烧脑:手机似有特别的魔力,让人知其“害”却不能弃。


  我们一边唏嘘家人团圆时无人寒暄,一边又成了埋头看手机的其中一员;我们一边对着孩子大喊“少玩手机”,一边又在他们做作业的时候自己玩上了手机……如果说手机有罪,那这种制造矛盾的魔力,就是手机的“原罪”。


  手机,究竟承载了什么?丢一次手机,你就能体会到。工作、购物、打车、支付……所有平常事,都瞬间变得困难。所有APP,社交的、学习的、出行的、点餐的……早已通过手机这个载体,将你同世界相联,它懂你方便你,早已深深融入你的生活。


  倘若10年前,你弃用手机,可能会赢得一个钦佩的眼神,收获“有毅力”之类的赞美;但在今天,如果你弃用,家人不能随时联络,工作不能及时沟通……你将很快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从“有毅力”到“自私”,其实,改变的不是人们对你的态度,而是时代对你的要求。这个时代,万物互联,快捷高效,我们与种种电子设备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不是说剥离就能剥离得了的。从这一点看,手机的“原罪”恰是时代发展的侧影。


  所以,正视科技,正视这个时代,才能在手机带来的困惑中找到自我救赎的方向。


  科学排毒,理性救赎


  好的科技,就要心安理得、坦坦荡荡地享用,生活可以被手机占领,但不能被手机捣乱。我们需要掌握一套科技排毒的办法。


  科技排毒,是个时髦词儿,一些电影桥段提供了方法,比如:找个世外桃源,规避掉所有通讯设备,放空大脑。如此方法固然有效,但说到底是一种暂时的逃离。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工作要养家,假期有限,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与世隔绝?逃离,不是最好的办法。


  强大的自律或许应放在排毒处方上的首位。越是容易失控的生活,越考验人的意志。时代的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储备、技能学习,更体现在意志力的修行。面对手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它只是一个工具,没资格干扰我们的作息。唯有对自己的行为、理想、目标有着清晰的自知和自觉,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用手机做该做的事,过后不贪婪留恋。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将体内垃圾循环出去。精神食粮,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面对面的谈心、捧书静坐的沉思、游山玩水的酣畅……都是让我们更开朗、更自主的养分。“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内心的澄澈与富足不是扔掉一个手机就能解决的,当清流不断充斥身体,就自然获得了抵御干扰的能量。


  当然,排毒也可“以毒攻毒”,有些科技的病也要科技来治。诸如伤害视力之类的问题,防蓝光眼镜、防辐射屏保、必要的医学治疗都是有效的选择。


  所有的排毒手段,都是为了让我们与科技相处得更和谐,而所有能力与定力的养成,都是我们与时代共成长的印记。惟愿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与手机密不可分的世界里,以一颗清醒的头脑,与科技自在共舞。


  生态·健康


  10  医防融合:慢病管理驶入“快车道”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一旦控制不好,可引发中风、心梗甚至死亡。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以智慧医疗为抓手,建立四级高血压防治体系,开启高血压病的医防融合新模式,让慢病管理驶入“快车道”。


  高血压防治网覆盖到村


  在长沙县黄龙新村卫生室的高血压监测点,全科医生邹泽正在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他负责村里485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用药指导和高危患者的转诊工作。患者的诊疗信息、用药情况被录入到长沙县医疗信息系统,卫生主管部门、上级指导医院可随时调阅信息,并进行指导和管理。


  这是群众的第一层高血压防护网。长沙县卫健局公卫科科长宋利说,病情复杂的患者,还可通过绿色通道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疑难杂症患者会被转诊到县级医院高血压专病门诊。


  2018年6月,长沙县成为湖南省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试点工作县,建立高血压“医防融合”管理模式。长沙县为86万多名群众建立了电子监控档案,开发了高血压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了高血压患者的诊疗信息、用药指南和血压监测系统。


  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医改办常务副主任龙开超介绍,这一管理模式包括10个高血压示范门诊、15个专病门诊和213个血压监测点在内的市、县、镇(街道)、村四级分级诊疗与管理机制,并畅通绿色转诊通道,打造生命急救圈,确保高危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智慧医疗确保分级诊疗


  长沙县卫健局局长唐锋说,长沙县推行“1+X”家庭医生签约模式,“1”指的是一个全科医生,“X”的内涵丰富,包括一个公卫医生、一个护士、一个团队长,还有一个外援是上级医院的专病医生。居民只要每个人每年交8元钱,就可以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病情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诊疗和健康指导,对于一些血压控制不理想或疑难杂症的患者,我们可通过医疗信息系统发起远程会诊请求,让上级医院专病医生和患者视频,进行一对一的远程诊疗服务。”泉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汪婷说。


  79岁的高血压患者陈炎林因下肢水肿向家庭签约医生汪婷求助,在其帮助下,长沙县妇幼保健院高血压专病门诊医生魏开春对病人视频问诊。魏医生调阅了陈大爷的诊疗信息,详细询问了陈大爷的病情,他判断陈大爷是服用降压药发生了不良反应,随即调整了陈大爷的降压药物。


  “所有的远程会诊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免费的。”有了上级医生的指导,汪婷觉得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更有底气,“签约患者可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根据预约时间可不必挂号”。


  “技术跑,信息跑,患者不用跑了。”长沙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夏宇介绍,医院开设了高血压专病门诊,由专病医生轮流坐诊,对上和湖南省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通过医疗信息系统帮助患者远程诊疗,对下为社区患者就医指导。


  消除基层“药荒”,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在长沙县榔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高血压患者需要的常用药整齐摆放着。“以前高血压病人的常用药拜新同、替米沙坦片等是没有的,患者要跑到大医院去开,现在这些药都有了。”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开药了。”湖南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章小林说,2018年以来,湖南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保障基层高血压防治所需基本药品和基本设备,确定了长沙县各级医疗机构同质同价的高血压治疗药品目录,共计43个品种,解决了基层高血压药物短缺的问题。


  同时,长沙县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他们诊疗能力。湖南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处长陈鸿君介绍,2018年以来,湖南省卫健委组织研讨制定各类文件、规范、标准、培训课件近16种。


  龙开超表示,未来,湖南省还将实施糖尿病等慢病的“医防融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社会


  11  太仓,从最急缺的民生短板补起


  “病不起、伤不起、养不起,仍然是当前普通老百姓最急缺的民生短板。”江苏太仓市人社局局长楼浩平说,近年来,太仓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举措,着力补齐这些民生短板,让全市城乡居民获得感满满。


  大病医疗保险再补偿


  前不久,家住太仓市城厢镇世福园小区68岁的顾正明老人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他的自负医疗费用按照新政策,还能再报销4.5万元。2017年3月,他因冠心病在南京进行了2次手术,住院治疗12天,花了很大一笔费用,家人正为此发愁。


  参保职工小戴,今年28岁,因病需要常年接受治疗,由于不符合住院标准,只能在门诊治疗,而小戴每年门诊报销限额是8600多元,按照以前的政策,超额部分只能自负;去年大病门诊保险又补偿了1.72万元,最终报销比例达62.32%。


  这两笔意外的报销,来自太仓市出台的大病医疗保险再补偿政策规定。该政策是对符合条件的大额住院和门诊自负医疗费用,由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商业保险进行再次补偿的补充保险。


  大病住院保险对于大额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报销起付线是1.2万元,超过1.2万元的自负费用越高,报销比例就越高,最高可达82%,且不设封顶线。大病门诊保险对于大额门诊自负医疗费用起付线是3000元,超过3000元的自负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70%,也不设门诊封顶线。


  太仓市医保中心综合科科长刘永刚说,太仓市医保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后,无论是在门诊就诊,还是住院治疗,都将得到更多的社会医疗保障,使太仓城乡参保居民“因病致贫”现象得到有力缓解。


  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有保险


  2017年3月,太仓城厢镇51岁的灵活就业人员高建良在装饰铝合金门窗时从楼上摔下,形成颈椎高位截瘫,但他不仅享受到职业伤害保险的大额医疗费用报销待遇,还有每年养老医疗补贴8280元,及政府的生活补贴每月875元。


  在江苏全省率先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是太仓市政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太仓市规定,职业伤害保险基金根据本市上个社会保险结算年度末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人数,按不超过每人每年当年度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1%的缴费总额筹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基金不足支付时,由市财政承担。凡本市户籍劳动年龄段正常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均可免费登记参保。


  该项保险待遇细分为社保补贴、基本生活补助、安装辅助器具费用三大块,伤残1~4级灵活就业人员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至按月领取养老金为止,并享受全额社会保险补贴。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至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为止,医保缴费补贴至按月领取养老金之月为止。


  截至目前,全市有144名灵活就业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人员已通过鉴定并领取伤残待遇累计达162.5万元。


  退休农民活成“城里人”


  3月5日,是家居浏河镇浏南村的84岁独居老人王来娣的生日。村里劳动保障协理员一大早就送来生日蛋糕、生日贺卡和生日慰问金,并把她前几天丢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都补办好,一起送了过来。政府的服务照顾,让王老太心里暖暖的。


  太仓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的最大亮点,就是让广大农民也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2017年初,太仓加快实施城乡居民退休管理服务“一体化”步伐,确保本地户籍的农民退休养老人员100%纳入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太仓在全国率先实施《太仓市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办法》,让农民每月养老待遇基本接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后又出台《关于农保转城保的实施意见》《太仓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苏州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如今,太仓乡村农民、城镇居民参保者都走“城乡一个门”,让广大乡村退休农民都活成“城里人”。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