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满足文化渴求 莫让农村成文化孤岛
(农村露天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城市和乡村二元化结构模式下,人们一谈到新农村建设,往往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村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使得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对此,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在满足农村群众文化渴求上发力,不要让农村地区成为文化孤岛。
文化饥渴的农村呼唤更多“好放映员”
1972年,年仅22岁的广东省平凤镇的刘章南,因为领导的一句话“乡下人没啥盼头,就指着一年看两三次电影”,当上了电影放映员,退休后他主动请缨继续担任放映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坚守了42年。其实,在我国农村地区,人们对文化的渴求又何止是看几场电影。我们要为农村群众提供的不只是“电影”的放映员,更重要的是“新时代文化”的放映员,是愿意为农村文化建设作出努力的文化人才。
文化的需求是基于物质之上的更高层面的追求
人的需求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马斯洛认为,文化的需求是基于物质之上的更高层面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如何改善农村的文化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分割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的正常运转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每个人是社会整体中的一份子,一位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二者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文化建设是高于物质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追求,当然,离开了物质生活,谈建设精神生活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基于物质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完善,一定会使物质生活更加精彩。
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第一、精神食粮贫乏。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的文化活动有看电视、打麻将、宗教聚会等。每天晚上或农闲的时间,村民们通常都待在家中,通过电视节目打发时间。有极端者,邻里之间的打麻将甚至演变为赌博,使得农民辛苦一年赚的收入毁于一旦。很多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缺少一定的辨识能力,以致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少数人极易被邪教迷惑,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二、重量不重质。我国农村的现状是,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而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偏向于青壮年,使得真正需要的人群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比如建设的“流动图书馆”陈列的多是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而鲜有留守儿童需要的课外书籍。
第三、简单稼接。在社会城市化的过程中,将城市的文化生活运行模式简单的嫁接到农村,以致“水土不服”,群众参与度低,未能真正发挥出作用。比如,一些乡村建设了广场舞场地,结果当地群众并不热衷于广场舞,以致陷入尴尬的境地。“高大上”的城镇文化生活,往往在农村不能扎根繁殖。因此,地方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将城市文化建设模式简单照搬套用在农村,必然会“水土不服”。
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对策
第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农村“文化人”。农民缺少了文化生活的场地,那么只能在原有的生活半径中活动,而如果建立了丰富的文化阵地,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有一定知识的“文化人”可以帮助农民们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解决农村“文化人”的短缺问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二,提高数量的同时需保证质量。无论建立了多少基础文化设施,也无论投入了多少经费,关键的一点是真正使得农民整体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不能这头关注一个群体,那头却忽视另一个群体。所以,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在量上丰富,更要保障质量和成效,兼顾到每一个个体。
第三,因地制宜,走大众路线。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走进农村,深入调研,确实了解群众的需要,制定一套合适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案,使得大众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惠民与利民。
(本文作者:远庸)
【声明:1、本文为作者原创供稿,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nagwy.org )和署名作者对本文享有着作权,有权追究侵犯着作权者的法律责任;2、转载本文须注明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样,并保留作者署名;3、转载或引用本文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合理、善意引用,转载须原文转载,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严禁修改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