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通晨读:申论范文赏析之以百姓心为心 答好“民生答卷”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本文公考通网校提供一篇优质范文并解读其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考生可收藏学习,用作晨读资料。
>>> 点击下载PDF版:以百姓心为心 答好“民生答卷”(10.16)
以百姓心为心 答好“民生答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同舟,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以粮食为例,上世纪60年代很多人吃不饱饭,但是这种场景在当今不会再出现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映照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具体的、实践的,也启示我们永远要以百姓心为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段:开篇点题。首句以简短的话语论述了民生、民心和国运的关系,突出了民生的重要性。然后总结我党70年的发展成就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以粮食为例进行印证。最后提出本文的总论点:要以百姓心为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回首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长征途中,红军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就在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改革路上,我们之所以能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就在于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答好“民生答卷”,也要坚守人民立场,真正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第二段:论述以百姓心为心的重要性。首句古文明确提出利民的重要性。再以长征路、改革等重大事件为例印证以百姓心为心是我们取得成就的法宝。尾句强调答好“民生答卷”要坚守人民立场。
答好“民生答卷”,就应培厚为民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考察调研总是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惦记的就是群众愁不愁吃穿,教育、医疗、住房有没有保障。民生工作既是发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应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沉下心来,带着感情改善民生,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才能跳出小我、成就大我,以真心换取支持,用真情赢得信任。
第三段:分论点1——培厚为民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先以习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为例说明民生工作是发展工作、群众工作。再提出对策,要扎根基层,带着感情,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人民需求,赢得人民的支持与信任。
答好“民生答卷”,就应勇于担当作为,多解民生之忧。“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造福于民,不仅要看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是怎么做的。今天,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打赢脱贫攻坚战重任在肩,容不得我们喘气歇脚、有丝毫懈怠。一切不思进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民生领域的种种现实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拿出真招实招,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智慧破解难题,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深深铭记:实干方能兴邦强国,实干方能为民富民。
第四段:分论点2——勇于担当作为,多解民生之忧。先是强调行比言更重要。然后提出在特殊时期要摈弃错误思想和做法。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即实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谋利益,昭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笃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的生活必将一年更比一年好,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段: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以百姓心为心是我党初心、政治本色。展望以百姓心为心,未来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公考通文章小结】 民生工作,是我们党为人民谋福祉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都体现在一个个民生“小”坐标中。在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阴影之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等等难题还亟待进一步解决。什么样的民生是人民满意的?怎样建设人民满意的民生?我们或许可以从民众处得到答案。以百姓心为心,答好“民生答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让人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公考通分析文章结构】 一、开篇点题——要以百姓心为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论述以百姓心为心的重要性 三、详细论证部分:(一)培厚为民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 (二)勇于担当作为,多解民生之忧 四、结尾:总结全文。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笃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公考通积累】 1、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2、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4、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5、答好……答卷/书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