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申论素材积累:6组优秀人物素材,直接拿去背!

http://www.chinagwy.org       2024-06-22 10:51      来源:永岸公考
【字体: 】              

  很多同学都说写申论没啥可写的,整篇都是大白话。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给大家整理好了6组典型人物素材,笔面看了都不亏,火速收藏!

 

  1、范旭东


  把握近代中国盐、碱、化肥命脉的男人


  【事迹】


  ①“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创立中国第一个精盐厂(久大精盐)、亚洲第一家掌握制碱法的企业(永利碱厂)、第一家自主生产硫酸铔化肥的企业(永利铔厂),打破列强在华垄断。


  ②据说第一个在国内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应用】


  可用角度:创新、爱国、企业家、人文关怀……


  运用示范:文章的分论点及论证


  企业家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和胸襟。(观点提炼)商之大者,为国为民。(名言过渡)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动乱年代,亲眼见证国人生活的苦难困顿、国家发展的落后状况,连食盐都要依赖进口。为了振兴民族产业,他以满腔书生意气投身商业,夜以继日研发新工艺,先后创办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利铔厂等企业,突破帝国主义的阴谋封锁,实现了国内盐、碱、化肥技术零的突破,让国人摘掉“食土民族”的耻辱帽,为近代中国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案例论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与困难常在,唯有那些怀抱远大理想和志向的人,才能心怀希望、坚定不移,不被眼前的困顿击败。(分析总结)


  2、卢作孚


  拥有148艘轮船的中国“船王”


  【事迹】


  ①中国船王。筹办民生实业公司,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


  ②北碚之父。在北碚开展乡村建设实验,修公路、办工厂、辟公园、建学校、改造旧城,首倡乡村现代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应用】


  可用角度:爱国、企业家、乡村治理、经济建设……


  3、张謇


  在商路风生水起的末代状元


  【事迹】


  ①“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办南通大生纱厂,投资辅助企业,民族轻工业由此起步。


  ②兴教育。办女子师范、农学、水产、盲哑学校等,复旦、同济、上海财经、上海交大、大连海事等很多学府和他有关。


  【应用】


  可用角度:创新、爱国、企业家、教育、职业教育……


  4、陈嘉庚


  我可以破产,但学校不能关门


  【事迹】


  ①致力于投资祖国革命建设事业,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分裂,被赞为“华侨旗帜”。


  ②极度狂热办学校,口号是“出卖大厦,接济厦大”。


  【应用】


  可用角度:爱国、企业家、教育、公益……


  5、荣毅仁


  从财阀公子到红色资本家


  【事迹】


  ①新中国成立后,将家族企业无偿上交国家。


  ②创立中信投资公司,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积极拓展金融、技术、卫星通讯等业务,打造综合性跨国企业。


  【应用】


  可用角度:爱国、对外开放、创新、企业家、现代化建设……


  运用示范:文章的分论点及论证


  爱国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观点提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名言过渡)无论是革命年代张謇、陈嘉庚的救亡图存之举,还是建设时期荣毅仁、王光英的勇挑重担,亦或是新时代抗击疫情下各家企业捐款捐物、率先转型,都是企业家们在爱国之路上以切实行为彰显贡献的具体表现。(多例引入)习近平同志强调,“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名言引出观点)当前,我们正面临发达国家技术挤压、新冠疫情危机席卷、国际保护主义抬头等严峻形势,还面对着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企业更应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转型升级、推进技术攻关、瞄准国际一流目标,练好在世界市场深海里游泳的基本功。(结合现实情况分析观点)


  6、霍英东


  支持革命,“走私”而已


  【事迹】


  ①用自家船队为祖国“走私”物资,有力支援抗美援朝。


  ②带头投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支持改革开放。


  热衷投资祖国体育,捐献基金、建英东体育馆、有个孙媳叫郭晶晶等。


  【应用】


  可用角度:爱国、对外开放、企业家、体育……


  6、任正非


  带领华为追求世界领先的男人


  【事迹】


  ①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基础教育研究,5G技术、鸿蒙系统、麒麟芯片、超级计算机等成果喜人。


  ②广纳海外人才、开拓全球市场,带领华为走向世界一流。


  【应用】


  可用角度:创新、对外开放、人才、爱国、企业家、民族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运用示范


  示范一:古今双例论证分论点


  以创新为风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观点提炼)近代以来,“实业大王”张謇以吐旧纳新的精神,吸纳外国先进技术,创办大生纱厂、投资配套企业,兴办技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带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创业潮流。映照当下,“华为当家人”任正非坚持自主创新,投入大量资金搞基础研发,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率先突破5G技术、自创鸿蒙系统,掀起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新浪潮。(双例论证)足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得出结论)纵观全局,我们不仅要看到在创新上多年的积累与成效,更要看到基础研究投入、科技产出质量、核心技术攻关等明显短板,要看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与当前市场供给之间的主要矛盾。要聚焦关键节点、紧抓体制改革,激励创新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示范二:文章开头,名言+多案例论证


  正所谓“国无商不富,业无商不兴”。(名言引入)摆渡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长河,从“实业大王”张謇带动棉纺织轻工业的发展到“中国船王”卢作孚卷起交通建设的浪潮,再到荣毅仁组建中信举起对外开放的旗帜、任正非深耕华为领航民族品牌的崛起……(多例论证)历史告诉我们,民族产业的发展振兴与历代企业家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是万万不能分开的。(得出结论)而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追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以爱国作为企业家经营的红线,点亮企业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交织的运线。(联系现实、引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