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202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州市卷)
http://www.chinagwy.org 2024-11-01 15:57 来源:永岸公考
202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州市卷)在此发布。本套试卷来自考生回忆,由永岸公考整理。
2024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云南省州市卷)(网友回忆版)
材料一
“这顶凉帽是我在2023年暑假跟师傅学着做的。他教我编织凉帽的时候还给我们讲凉帽民俗和客家历史。”恬恬自豪地说。来自华成区凉帽新村的恬恬亲手编织的客家凉帽在N市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上引起了围观,大人小孩纷纷试戴留影。
凉帽新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村里有500余名儿童,占总人口的16%。在N市儿童友好空间改造工作之前,华成区城管局活力城中村项目负责人小青带领设计团队做了整体调研,发现诸如凉帽新村这样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多、环境差、儿童游乐设施少等问题。
为此,设计团队重新整理了凉帽新村西侧人行道路,利用架空技术,将人行道从1米多宽的步道拓展出38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其中有一处红色的儿童无动力设施——空中乐园最受孩子欢迎,每天一放学,这里就会‘长满’孩子。”小青说,设施的顶是形似竹编的钢结构,契合了凉帽新村的竹编特色。“设计过程中,我们专门听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尽量避免过度设计可能带来的千篇一律,剥夺孩子想象空间的问题。对孩子而言,随处有一滩水、一处沙、一个捉迷藏的空间,比安装一个固定的滑梯更友好。”
“以前接小孩子放学后就要寸步不离看着他,村里的车乱开乱停,小孩子跑来跑去很危险。现在孩子们都喜欢去空中乐园玩,我们都很放心。”一位孩子妈妈开心地说。除了有形的友好空间,凉帽新村也为儿童打造了友好的文化空间。村里以市级非遗凉帽编织技艺为主题,定期举办科普、彩绘等亲子文化娱教活动,并融入趣味元素,引导孩子们感受和了解地方传统文化。
“不仅在凉帽新村,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已经成为N市2135个城中村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N市妇联刘主席表示,市里出台了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目标是根据城中村的基础以及居住的儿童数量,为居住在城中村的孩子们创造更多安全游乐的空间。
“妈妈,流动图书馆大巴怎么开到这里来了!”看到儿童友好博览会场外停着的一辆彩绘大巴,安化区中心小学的一涵同学激动地说,“我已经从流动图书馆里借阅了快100本书了,上幼儿园开始看绘本,现在上小学看书,我会讲好多好多故事!每次大巴车开到家门口,我都约了好朋友一起上车挑选,我太喜欢流动图书馆了。”
“安化区城中村比较多,有的村没有条件建设图书馆,有不少小朋友向我们反映日常看书借书不方便,于是我们就用大巴车将书送到孩子身边。”安化区图书馆姚馆长说,“大巴车按社区路线走,每个小朋友一次可以借阅20本书,两个月内大巴车会循环回来,届时小朋友可以还书再借新书。”安化区流动图书馆自2020年在N市率先启用以来,已在8个社区和16所学校设置服务点,已累计投入儿童书籍11万余册,借阅量超过7万册次。
2022年,N市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从法律保护等八个方面构建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座移民城市,N市一直致力打造无户籍地域差异的均等化儿童公共服务体系,来了就是N市人,来了就是N市的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所有儿童。”妇联刘主席说,N市的医疗保险范围已覆盖全市中小学、托幼机构在册的儿童,3至6岁在园儿童均可享受健康成长补贴,每年有58万名孩子受益。51%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本地户籍学生,使这些孩子作为与本地户籍学生平等的主体,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截至2023年底,N市已建成市级儿童友好基地452个,友好公园1260座,儿童议事组织580个,社区儿童之家761个,建成母婴室1270间,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创新推广移动母婴室,让儿童出行更为便利。
日前,N市前瞻产业研究院参考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式,首次系统性提出了“中国儿童产业”的概念。“我们注意到国内一些企业已在研发生产经营满足儿童生理心理发展需求的产品,我们也发现儿童产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我国3岁以上儿童食品尚无国家标准、添加剂执行标准以60公斤成人为参照制定,动画分级制度标准尚为空白等。”研究院孟副院长说。在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开幕式上,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儿童产业友好实践洞察白皮书》,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儿童产业友好发展的建议。“我们希望企业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支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硬设施’和‘软服务’。”
“去年,我们在湖华小学调研时,曾询问孩子们什么是‘儿童友好’,一位6年级学生想了想,说是‘尊重’。我觉得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也是‘儿童友好’的本源。只有学会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才能让儿童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关怀与温暖。”妇联刘主席感慨地说,“八年来,N市正在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变成一项项真正落下来的设施、服务。”
材料二
2023年1月,A省入选国家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按照计划,A省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产业基地100个,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00家。日前,为了解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省商务厅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以下是座谈会发言摘录:
省商务厅张副厅长: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省积极探索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年多来,我们已认定省级“领跑者”企业744家、基地76个。通过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三同”行动推动实现内外贸标准对接、内外贸产品质量一致。目前,全省已有400多家企业获得“三同”产品认证,并获得了相应补贴。
某新兴企业负责人张总:企业刚起步时,我们确实从政府获得了一些发展补贴。但“三同”这个事儿我们是在开会前才知道的。听说享受到了补贴,让我们多少有些嫉妒,如果早一点儿知道政府的相关政策举措,我们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某儿童用品公司负责人林总:我们创立时是一家专门生产儿童安全座椅的外向型企业,2019年才开始以自有品牌布局国内市场,并在多个省市建立了分公司。近年来,我们的产品行销全国,但在外省,“三同”需要重新认定,认定程序、认定标准、申报材料都不太一样,且各地认定后所使用的相关产品标识也不尽相同,导致各分公司都需要另起炉灶申报。认定标准搞好了,各分公司所在省享受的补贴政策又不一样,你说放弃这个补贴吧,产品又缺少了价格优势。
某机电集团负责人刘总:我们享受政策补贴虽然比较早,但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变化。过去,我们为满足海外客户的质量要求,在设施设备、人才储备、经营管理上标准高、投入多,生产成本也较高。现在,以同样标准转向国内市场却经常遭遇产品被仿制、低质低价不正当竞争等问题,高投入换不来高回报,政策补贴有点儿杯水车薪。
某市商务局胡局长:培育认定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要通过自主申报、审查推荐、专家评审等步骤,对企业的销售情况、品牌建设、质量标准、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经认定后企业才能得到一定的补贴支持。在主题教育“大走访大调研”期间,我市不少企业反映,目前的政策多是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扶优扶强”来支持其提升内外贸竞争力,这给本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存在“保大”“汰小”的倾向。
某代工企业负责人钱总:我们做外贸代工20多年了,一直感觉订单量大、销售省事、货款到位及时。近几年兼顾国内市场,发现不仅竞争对手多、营商环境存在隐忧,订单还不稳、货款常被拖欠。当然,这里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多年来习惯外贸代工,几乎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缺少自己的品牌、渠道,只能通过低价竞争、压低利润率来获得订单。我听说,全省做外贸代工的企业还未涉足内销业务。我理解他们,宁愿去海外扩展低起点的新兴市场,也不宣传国内市场建品牌、“卷”渠道。
某交通设备企业负责人孙总:钱总说的“内卷”“外扩”似乎表明内外贸有分道扬镳,我们也感同身受。我们生产的交通设备主要用于出口,一般商联与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打交道。现在一部分产品转内销,却要与商务发改、经信、税务、公安、交运、市场监管等10多个部门打交道,有点儿“分身乏术”。
省市场监管局赵处长:最近,我们在处理一起投诉。某内外贸一体化公司在电商“大促”期间遇到竞争对手恶意刷差评,该公司前期为宣传促销活动投入了大量成本,结果却打了个“水漂”。据我们了解,遭遇这种情况的企业不在少数,净化市场环境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某大学法学院罗教授:去年,我们做课题调研时发现,国内中高端羽绒服品牌越来越受国际市场欢迎,而在国内,新开发的原创款式上市一周左右就可能出现高仿款。而传统的外观设计专利、著作权保护等知识产权诉讼手段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生效,容易让不法厂商利用时间差钻空子、牟暴利,如果有原创款式登记备案或其他即时保护机制,他们或许就无机可乘了。
某化妆品公司孙总监:以前,我们想抓住国内电商行业发展机遇进军国内市场,没想到这几年电商平台高额的中间费用反而拖累了企业发展。如今,我们交给电商平台的各类中间费用接近产品成本的40%,要是找一些平台的头部主播带货,中间费用更高。
某大学商学院黄教授:目前,直播带货等各类销售形式兴起,企业需要不断增加产品曝光度以提升销量。企业不仅要持续运营电商平台的线上店铺、参与各类促销获取公域流量,还要培养自己的带货主播以争取定价主动权,这都需要企业投入不少的成本。
省商务厅张副厅长:感谢大家今天针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开诚布公地摆问题、提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分析内外贸一体化“好事多磨”的根,进一步打好“组合拳”,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内外贸一体化“好事成真”。
材料三
“我们早上9点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收到资料检查通过的短信,10点签了个字,下午3点企业就注册成功了。”12月1日,创业者小苏在网上提交“企业开办一件事”申请,轻松完成了企业开办手续。
“今天,像这样在网上申请开办企业的有50多例,几乎当日就能办结。如果申请人勾选了社保、公积金等其他事项,还能一并办结。”D县政务服务中心周主任表示,随着Q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持续打造,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的事将越来越多,办事体验越来越好。
“2023年以来,围绕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服务支撑能力,我们重点抓好了数据归集、提升数据设施支撑能力、共建共享能力组件体系、联通升级两大政务平台端口等4方面工作。”Q市大数据发展局王局长说,目前,一体化平台形成数据要素“一组库”,共编目52346类数据,为76个市级部门、41个区县开通数据仓环境;建成全市物联感知系统,接入摄像头、传感器等117类、157万个设备;实现303项上架能力组件,能力组件调用量达到1070万次;“快办”平台精细化梳理了2866个政务服务事项,支撑53项“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快政”平台形成16项协同功能,日均活跃用户40万。
走进E区双桂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一块智慧大屏映入眼帘,可以实时查看辖区内场镇路口、森林河道、公路铁路等各个监控点位的高清画面。“我们将原有办公场地设备建成为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形成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和公共服务4个板块,沟通更便捷,协作更高效。”覃镇长表示,全镇共划为176个网格,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采取整合、招聘、下沉方式,配备专职网格员176人。“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我们通过搭建智治平台,以网格为单元核准‘人、房、地、事、物’等信息,实现全镇网格一屏统览。一旦发生紧急事件,网格地图将立即变色并闪烁预警,实现即时感知、及时处理。”智治平台投用半月来,累计处理矛盾纠纷、突发险情等各类事件378起。不少居民表示现在天天看得见网格员,他们上报的事情很快就有回音。
Q市现有3000多万常住人口,兼具“大城市”与“大农村”特点,体系错综、结构复杂、运行治理难度大。2023年初,Q市启动部署市、区县、镇街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市级中心作为治理“大脑”,负责感知发现、决策指挥等数字化治理中枢工作;区县中心聚焦“实战”,承载市级应用,谋划本级特色应用,支撑公共安全等事件的快速响应;镇街中心聚焦“联勤联动”,负责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王局长说,全市90%的镇街目前已建成“一中心四板块”和智治平台,形成网格7万余个,并通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构建起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如果说传统的城市治理是织农家土布的话,那么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就是江南刺绣。”
“驾车行驶在经开大道上,你可能会疑惑,曾经拥堵的路段为何变得如此通畅?”Q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夏局长说,这是全市首个交通信号配时中心高效运行的结果。作为本级特色应用,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发现道路拥堵后,会立即切换到相应道路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借助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拥堵问题给出“最优解”,打造一条条“绿波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数字,让道路更畅通。这些道路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
全市842家医疗机构已实现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生可以跨院调阅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避免患者重复检查,让医生的诊断更加高效;B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对居家养老群体的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装上一键呼叫、燃气监测等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处理;在革命纪念馆,游客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便能“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
2023年初,Q市召开数字城市建设大会,对标“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建设1361数字城市,建设引领新时代的数字文明城市范例。一年多来,Q市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建、政务、经济、社会、文化、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构建“六大应用系统”,编制应用重大需求清单、多跨场景清单、重大改革清单,并以“一件事”思维谋划场景930个。
“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不只需要冷冰冰的数据、硬邦邦的机器。而且要通过海量的数据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性化的运行机制等让整个城市更加亲切、更有效率。”王局长说,数字化场景应用正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Q市加“数”行,数字化运行和治理的想象和场景还在不断拓展……
材料四
每天清晨,都会有一班特殊的列车,穿过昏暗的黎明与渐亮的晨光,从郊外开进即将忙碌起来的城市中心地带。
这班列车是C市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至民安大道方向的首班车,因为主要乘客是来自C市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他们都背着装满红薯叶、辣椒、韭菜等新鲜蔬菜的背篓,所以这班列车也被称为“背篓专列”。
近段时间,这趟“背篓专列”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坐着地铁去卖菜”被众多网友称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人间烟火气”。菜农进城卖菜原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何这种现象的载体变成了轨道交通就能“刷屏”网络?日前,C市《当代党员》杂志“民生”专栏工作人员小刘一行3人专门乘坐了一次“背篓专列”,以下是小刘的日志:
2月27日,我们凌晨5点便从市区出发前往菜农们集中搭车的起点——石船站。我们到的时候,菜农们已在排队等待过安检了,因为背篓重,东西比较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要求他们将背篓放到安检传送带上,而是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看到年纪大、行动缓慢的老人,他们会时不时搭把手,或引导他们乘坐无障碍电梯。
“菜农一般是赶早摘的新鲜蔬菜,难免沾有露水或雨水,是否会因此带来不便甚至被拒绝上车?”我们问安检人员。“抛洒滴漏,造成地面湿滑,影响清洁,这是难免的。就算没有他们,有时候也有这些问题。如果带上车的菜有气味、汁水,弄脏车厢,工作人员也会上前处理。”安检人员回答道。
6点30分,列车准时到站,菜农们熟练地进入车厢,将自己的背篓、菜篮放置在中间空道处后,便在就近的位置坐下。
我们找了挨着他们的空位坐下,正纳闷为何大家都聚在人比较多的这几节车厢。身旁的老人解释,“不懂了吧?坐在一块儿,大家好聊天,顺便了解一下最近卖菜的行情和收获。而且这样也免得挤到其他乘客,影响别人出行。”
看我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笑问是不是来采访他们的。
“对呀!我们今天要是没赶上这班车是不是就遇不上你们了?”我们问。
“卖菜要赶早,那自然要赶首班车。”老人说。
老人叫樊军,家住石船镇安置小区。孩子在外地安了家,但老樊过不惯外地生活,也舍不得自家田地,便和妻子留在了家中。家人劝他不要下地干活,他总说:“趁现在身子还结实,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嘛!”
石船镇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菜,种得多了,吃不完,镇上也不好卖。去年1月起,老樊便开始进城卖菜。当时,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还没开通,老樊和其他菜农得先赶到镇上的公交车站,然后换乘3、4次才能到达市区的菜市场,单程需耗时近4小时。现在,老樊一般选择在洋河卖菜。他每天准时乘上4号线再换乘1次就能抵达洋河,只需70来分钟。
在列车上,老樊感到很放松,因为车厢比公交车车厢更宽敞,不会因为背篓菜篮挡其他乘客的路而遭“嫌弃”,也不用总是担心绊倒别人,带来安全隐患。“我以前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老樊对我们说。“我们是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了。以前我们在镇上卖菜,人少,卖得慢,价格也低。同样的空心菜,在镇上1斤才1.5元,到了市区能卖3元,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大篓,回家还能赶上吃午饭。”和老樊住一个小区的老陈感叹道,他性格外向,见着谁都要搭上两句话。
对身处市区的人来说,石船站是轨道交通4号线上运行的倒数第一站,但对这群郊区菜农来说,这是通往市区的第一站。这些菜农大多年事已高,他们有着浓厚的口音,有的雨衣早已陈旧,衣摆上挂着碎片;有的因为自身听力退化,谈话时嗓门儿难免大些。他们的背篓宽大,让本就窄的车里显得更加拥挤……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愉快地搭着地铁去城里卖菜。如果说轨道交通的发展让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得以更好地连接。那么真正地激活城市的神经末梢,让城市有张力和灵性的,则是在轨道交通上流溢的无限暖意。
当我们提及这趟“背篓专列”刷屏各大媒体时,坐在对面的一位乘客回应道,“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都在点赞,有些外地人还说要来打卡,体验一把背着背篓乘坐地铁去卖菜的生活。我们的地铁这下出名了。”说话间,她很热情地给我们展示网友在某视频平台上的留言。其中一条写道:“这波操作值得点赞。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听说有些地方是不允许菜农背着背篓上地铁的,说是怕弄脏地面,影响乘客观感和行车安全,又说是怕占座位、霸座,引起矛盾。但是公共交通本来就是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允许菜农乘坐地铁出行,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让我们在市区就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与她同行的乘客附和道。
问题一
给定资料1中提到,“只有学会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才能让儿童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关怀与温暖”,请谈谈N市围绕这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问题二
请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A省在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好事多磨”,并提出推动“好事成真”的建议。(20分)
要求:
(1)分析全面准确,建议切实可行;
(2)条理清晰,语言精炼;
(3)不超过400字。
问题三
国家发改委近期准备开展“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评选。请根据“给定资料3”,为Q市拟写一份案例申报材料。(25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语言简明;
(3)不超过500字。
问题四
“给定资料4”中提到:“文明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请深入思考这句话,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