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信息  >> 每日练习   
每日练习

公务员联考直播冲刺班作业第27天:申论

http://www.chinagwy.org       2019-03-30 08:29      来源:公考通
【字体: 】              

  说明:复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止步不前,难以突破瓶颈,考前你需要集中冲刺!我们在3月4日-4月12日开办了联考直播冲刺班,连续38天,老师带你详细梳理重难点、必考点和易错点。课程节奏较快绝不啰嗦,课时适量专为考前冲刺准备,让你更有把握上岸。每晚19:30--21:30直播,错过直播可看回放。

 

  \点击下载:完整版联考直播冲刺班作业第27天pdf文件含参考答案(节选部分试题)


  \点击进入:联考冲刺班直播课(全部课程)

 

  专项训练(一)


  【作答要求】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给定资料】


  资料6


  《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赡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资料7


  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L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资料8


  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拿到的时间就会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赡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Z: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第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指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Z: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就知道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大多都不是自愿选择,多是迫不得已的。


  嘉宾Z:这种养老理念是养老改革和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年青人将把父母送养老院或放在家里养老这个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会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减少“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起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来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每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的,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就是“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专项训练(二)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5提到T市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请参考给定资料,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名义,围绕宣传“无车日”活动,给广大市民写一封公开信。(25分)


  要求:(1)切合题意,具有针对性;(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3)格式规范,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0字。


  【给定资料】


  资料5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这一活动的前身是“欧洲无车日”,由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于2000年2月确定。这是欧盟首次介入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


  2012年9月22日,是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2012年我国无车日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全国151个城市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T市公交通行发行“无车日纪念卡”,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交公司为此还增加部分公交线路的运营班次。记者随机登上一辆公交车,司机董师傅说,路上的私家车明显少了,平时一趟要跑一个小时,今天只需要一半的时间。


  薛先生当天在东大街一家宾馆举行婚礼。前两天得知自己的婚礼日正好是无车日后,他随即就给亲朋好友专门发短信,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开车前来。果然,当天的大多数嘉宾都绿色出行,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大家普遍感觉,当天的车辆少了,交通很顺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某规划师说,连续举办6年的无车日活动,提高了公众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也让加强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核心价值之一。他还说: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我国机动车停驶一天,能节省燃油上亿升,减少污染物排放可达到14万吨,这也是无车日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少我一个不算少。一天不开车,对环保起不了什么作用,总不能把要办的事给耽搁了,还是少搞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为好。”


  张先生从事交通管理工作,他说:“搞无车日活动,公车应该带头。可我注意到,无车日当天,公车并没有减少的迹象,仍然和往常一样。再说了,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出行,但一不注意就容易丢失也是个问题,相对而言,汽车丢失的情况远少于自行车。”


  倡导无车日,号召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市民王先生说:“大家为了出行方便和提高办事效率而买车,但反倒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常听到车主抱怨堵车严重,影响自己的时间,但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造成堵车、影响城市交通的一员。”


  倡导开展无车日的某环保专家认为,“无车日能引起人们重视日益破坏的大气环境就达到目的了。思想上有这根弦,对于个人来说,哪天都可以是无车日,只要那天开车对你来说不是必须的;对于炫富族来说,也不一定非要开着大排量的汽车轰足了油门上街,因为你跟其他人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倡导低碳生活也不仅限于无车,少用一会儿空调、少开一会儿电灯,都是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温馨提示:


  答案在文章开头提供的PDF文件中,可点击查看。如在做题过程中对题目有疑问或发现题目有错,可进群反馈(QQ:590321222)。觉得课程还不错,可以加入课程——【联考直播冲刺班】,老师带你详细梳理重难点、必考点和易错点,让你更有把握上岸。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