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落实高温津贴,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

http://www.chinagwy.org       2021-07-25 09:14      来源:公考通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公考通(www.china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落实高温津贴,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事件】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晴热高温,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状态十分受关注。新华社的调查发现,仍然有一些用人单位的高温津贴没有发放到位,有的地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已经十几年没有变化。


  高温津贴,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酷暑天气,很多人减少了外出的次数,这也意味着外卖员、快递员、送水工等劳动者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此外,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也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2012年,当时的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发放高温津贴的条件、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劳动者依然没有获得高温津贴。


  【提出观点】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发放高温津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综合分析】


  高温津贴发放不尽如人意,原因较复杂。比如,不少行业用工不够规范,如建筑行业季节性用工、临时性用工特点突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侥幸心理;再比如,相关法律、规定普及不到位,也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对于高温津贴政策不甚了解,乃至误认为只是一项可发可不发的福利,这种认知偏差也削弱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另外,一些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对此问题的监察、执法也有待加强。


  事实上,因为舆论的持续关注,近些年相关部门和地方对于高温津贴发放工作的重视程度,已有较大提升,不少地方还提高了津贴发放标准。但相较于提高标准,当前最为迫切的,还是解决好执行的难题。


  确保劳动者都能按时足额获得高温津贴,事关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也关系着国家有关法规的严肃性。高温津贴的话题,本来不应该年年都提,但要让这个话题不再成为问题,显然需要监管部门更加积极有为。


  【提出对策】


  要真正让务工人员在炎炎夏日下感受到高温津贴的凉意。


  第一,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的通知精神,从服务和保障职工健康的高度加强宣传引导,把高温津贴的政策宣传到用工一线,让务工人员明确自身合法权利,敢于依法维权;比如利用公共LED屏幕、手机短信、微信等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这项津贴的发放标准、流程等等。


  第二,各地政府要设立举报电话,强化监督。开通匿名举报电话或者网络平台,让广大劳工们有便利的渠道维护自身利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工会组织要加大对用人单位高温作业、高温天气采取劳动保护措施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高温津贴发放到位;相关专项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搞“闭门检查”,必须让检查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哪些违规企业受到怎样的查处,须有“下回分解”,给社会一个交代。


  第三,公检法等部门要根据群众举报,对不按时发放、不按标准发放甚至根本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依法给予严肃查处,顶格究责。只有这样,高温津贴才能从“纸上”走向现实。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们的劳资关系语境下,要切实推进高温津贴的落地,还是得更多依赖于劳动监察等部门的针对性发力。相关部门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介入这一问题,多深入基层一线,多走到劳动者中间去,切实替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行业,理应在政策普及与监督监察上加大力度,让用人单位不敢不发,并为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付出代价。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公考通(www.china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事件】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晴热高温,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状态十分受关注。新华社的调查发现,仍然有一些用人单位的高温津贴没有发放到位,有的地方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已经十几年没有变化。


  高温津贴,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酷暑天气,很多人减少了外出的次数,这也意味着外卖员、快递员、送水工等劳动者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此外,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等户外工作者也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2012年,当时的国家安监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发放高温津贴的条件、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劳动者依然没有获得高温津贴。


  【提出观点】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发放高温津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综合分析】


  高温津贴发放不尽如人意,原因较复杂。比如,不少行业用工不够规范,如建筑行业季节性用工、临时性用工特点突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侥幸心理;再比如,相关法律、规定普及不到位,也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对于高温津贴政策不甚了解,乃至误认为只是一项可发可不发的福利,这种认知偏差也削弱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另外,一些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对此问题的监察、执法也有待加强。


  事实上,因为舆论的持续关注,近些年相关部门和地方对于高温津贴发放工作的重视程度,已有较大提升,不少地方还提高了津贴发放标准。但相较于提高标准,当前最为迫切的,还是解决好执行的难题。


  确保劳动者都能按时足额获得高温津贴,事关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也关系着国家有关法规的严肃性。高温津贴的话题,本来不应该年年都提,但要让这个话题不再成为问题,显然需要监管部门更加积极有为。


  【提出对策】


  要真正让务工人员在炎炎夏日下感受到高温津贴的凉意。


  第一,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的通知精神,从服务和保障职工健康的高度加强宣传引导,把高温津贴的政策宣传到用工一线,让务工人员明确自身合法权利,敢于依法维权;比如利用公共LED屏幕、手机短信、微信等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这项津贴的发放标准、流程等等。


  第二,各地政府要设立举报电话,强化监督。开通匿名举报电话或者网络平台,让广大劳工们有便利的渠道维护自身利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工会组织要加大对用人单位高温作业、高温天气采取劳动保护措施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高温津贴发放到位;相关专项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搞“闭门检查”,必须让检查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哪些违规企业受到怎样的查处,须有“下回分解”,给社会一个交代。


  第三,公检法等部门要根据群众举报,对不按时发放、不按标准发放甚至根本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依法给予严肃查处,顶格究责。只有这样,高温津贴才能从“纸上”走向现实。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们的劳资关系语境下,要切实推进高温津贴的落地,还是得更多依赖于劳动监察等部门的针对性发力。相关部门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介入这一问题,多深入基层一线,多走到劳动者中间去,切实替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行业,理应在政策普及与监督监察上加大力度,让用人单位不敢不发,并为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付出代价。